响水县人民检察院:构建案件管理“点线面” 机制助推司法办案优质廉洁高效
今年以来,响水县检察院发挥案管数据平台作用,构建“1+N”工作机制,通过点上发力、线上延伸、面上推进,聚力提升司法办案质效,该院引导侦查取证率、侦查活动违法监督采纳率、审查逮捕帮教率等办案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坚持“点”上发力,立足“三点”解决问题。一是“评价指标”直指重点。精研高检院《检察机关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中的87项指标,针对重点内容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采取召开院务会、部门走访、干警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分析整理正负向指标及指标取值案卡等内容,升级改版每月数据分析报告,指明数据优势与短板,将《评价指标》作为衡量检察办案质效的“风向标”。二是“案件质量”直指痛点。根据年初案-件比较高等问题,制定《案件质量管理办法》,从办案事项审批程序、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案件沟通汇报、诉判不一案件处理、办案流程监管五个方面,细化20项措施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如利用捕诉一体优势强化引导侦查取证、自行补充侦查,压降案-件比。三是“过堂会审”直指堵点。根据各项数据指标绘制“检察业务分析报告图”,发现制约业务发展的堵点,对排名靠后的数据采取“过堂式”会审,分析原因并明确下一步举措。刑检、未检、民行等部门经过“堵点”过堂,实现监督撤案、检察帮教、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等多项指标排名提升。
坚持“线”上延伸,建立“三线”联系格局。一是移送线索构建内部联通线。在案件受理、文书接收、案件评查等环节注重对特殊案件“价值”信息的挖掘,将发现的公益诉讼、司法救助、羁押必要性审查、文证审查、典型案例等各类线索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今年来已移送相关线索30余条,成案20余件。如在受案阶段将朱某某非法储存爆炸物案公益诉讼线索移送民行部门,民行部门立即跟进了解情况,向应急管理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二是制发函件搭建公检联动线。分析研判核心数据,针对影响办案质效的引导侦查、补充侦查、复议复核、取保候审等突出、多发问题,制作《关于加强双方协作配合提升刑事案件办案质效的商请函》送达公安机关,促成公安机关对多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形成执法司法合力。如该院提出多起案件超取保候审期限移送起诉、拖延诉讼问题,公安机关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要求侦查人员对取保候审案件3个月内必须移送审查起诉。三是引入外脑组建社会联合线。聘请4名“律师执业权利保障评议员”,对案管窗口接待服务、业务部门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等开展评议,今年收到提前与律师沟通《认罪认罚具结书》内容、改进异地阅卷方式等意见8条。邀请12人次人民监督员,参与公开听证、文书宣告、集中训诫等活动6次。聘请2名特约检察员引入检察“智库”,参与案件研讨、公开听证、案件评查等活动。
坚持“面”上推进,形成“三面”一体发力。一是推进制度层面,构建刚性制约。制定《案件质量约谈制度》,将被约谈情况计入员额检察官的司法档案,作为等级晋升、择优遴选、员额管理的重要依据,今年已经组织约谈员额检察官2次。推动出台《干警绩效考核制度》《案件信息规范填录制度》《点人点事督查制度》等10余项制度,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增强纪律约束力和制度执行力。二是推进管理层面,进行严格监督。组织检务督察、案管部门、政工部门成立“红袖章”巡查队伍,对司法办案情况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监督。建立“一案一整治”和“挂牌整治”机制,健全落实48项清单式会诊,实现负面清单销账管理。如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确定型量刑建议提出等线上专项核查监督活动,梳理出认罪认罚案件案卡填录、文书制作、法律监督等问题36个,促使检察官规范移送单位撤回、不捕不诉释法说理等案件程序。三是推进评估层面,参与社会治理。发挥数据探头作用,对每个案件承办人办理案件实行“六个一”全方位评估,注重发现社会治理“活情况”,及时研判、及时报告。今年以来,撰写响水县刑事犯罪发案态势分析报告和涉法涉诉信访、非法金融、校车安全等情况反映20余期,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10余次,推动地方专项治理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