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远离言论祸须“三慎”“八戒”
官员远离言论祸须“三慎”“八戒”
官员言行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具体化、人格化,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和塑造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个别官员不当言行网上频频曝光,致使党和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屡屡“受伤”和“蒙羞”。随着网络让官员言行日益公共化、透明化,各级党政干部如何提高宗旨意识、加强执政能力、转变工作作风、规范自身言行,成为当前多形态的开放媒体时代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据9月29日华龙网)
网络的发达已经越来越成为官员干部的言行“监控器”。今年来,从今年以来的“7.23”动车追尾事件、“郭美美”事件到“最牛房管局长”事件、“我爸是李刚”、“我是局长”事件、以及“打伞门”事件等引来无数的关注和批评。不但将自身推向舆论的风口,还让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损害。
官员干部的言行之所以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当前人们对各级党政干部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对“标准版”官员理想化和完美化倾向。而现实中一些官员与这些期望存在明显的差距,由此形成的心理反差,让人们在“恨铁不成钢”的失望情绪中对官员更加“吹毛求疵”。另一方面,还是一些官员的“贪腐行为”、“官本位”思想以及自身素质不高所引起。防止“小问题”变成“大事件”,远离言论祸,须做到“三慎”“八戒”。
消除言论祸,树立干部良好的形象,确保社会风气“清”、“正”、“和”。需做到“八戒”:“戒贪污”、“戒腐败”、“戒官本”、“戒私权”、“戒妄动”、 “戒徒语”、“ 戒苟求”、“ 戒虚行”;同时,需做到“三慎”:“慎独”、“慎微”、“慎言”。
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官界清风正气,是堵住舆论风口的根本。防止官员“精神懈怠、能力不强、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 加大力度惩治官员贪污腐败行为,加强干部廉洁自律,健全反腐监督体系,努力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坦荡面对外界的各种声音和诉求。
同时,“官本位”思想严重,引起“言论祸”的重要原因。把群众当“下人”,看不起群众,高高在上。欺上瞒下,遇事“瞒、躲、顶、拖、推、堵”,造成百姓对官员干部及其不好的印象和评价。要努力消除官本位思想,就要做到“慎独”、“慎微”。 一方面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豁达的心胸气度。同时要心系群众,把群众党亲人,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从点滴做起,以细节取胜,在持之以恒中日臻完善。树立起在百姓心中良好的形象。
“戒徒语” 要“慎言”,是避免言论祸的又一重要方法。俗话说“祸从口出”,作为官员和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行为是关键,但同时不能忽视了言论的重要性。当谨慎说话,小心做事。古语曰:“立言有六禁:不本至诚,勿言;无益于世,勿言;损益相兼,勿言;后有流弊,勿言;往哲已言,勿袭言;非吾力所及,勿轻言。”又曰:“慎言语,养德之大”、“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笔者始终认为,作为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很重要,从“德”的方面多下功夫,加强自我约束,树立牢固的自律意识,真正做到“八戒”和“三慎”。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和为民服务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才能避免败倒在言论之下,败倒在群众的雪亮眼睛之下。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