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保障房分配如何保公平

保障房分配如何保公平 
  司马空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今年将进入保障房分配的高峰,公平分配是‘生命线’。保障房面向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如果建好后分配不合理,就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从而失信于民。”在保障房分配前夕,敲响这样的警钟,很有必要。
  
  在公共治理中,往往需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面临的变化等提前预计到,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应对方案,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在与分配有关的治理中,公平是最核心的问题。在保证分配公平的实践中,比如在规范程序、公正操作、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几个方面,也确实有不少好的、现成的制度。然而,这并不表明在保障房分配的制度设计中就可以掉以轻心。
  
  事实上,这些年一些地方的保障房和廉租房的分配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新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钻了原有制度的漏洞,或在执行过程中把制度放在一边而奉行“潜规则”的结果。
  
  去年深圳公布一批涉嫌作假的保障房申请人中,有11人曾有买房记录或有私房宅基地,有18人家庭资产超过32万元的限额,其中4名申请人的资产在100万元以上。但这些人居然轻松地过了审批关,在终审结果公示环节、在网民围观质疑的情况下才被查出。而在今年年初,北京对18万户保障房申请家庭资格进行专项核查,取消或终止近5300户,其中2200余户自愿放弃、近3100户被取消资格。
  
  这些情况表明,保障房的公示制度、专项核查制度是行之有效的,但也同时表明其前期的有关审批、审核等把关不严。这些问题告诉我们,要保证保障房分配公平,应当及时对有关制度进行修补乃至建树,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审核、公示、退出、惩处、抽查、监督等制度链。
  
  从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看,骗租等行为的违规成本很低,一些人的欺骗行为很隐蔽,很难一时查清。这些情况告诉我们,需要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才可能从根本上保证保障房分配公平。比如,从法律层面看,北京将针对保障房立法,据称《北京市基本住房保障条例》已完成前期立法调研,将择机启动立法程序。让法律来为保障房分配公平保驾护航,这样的支撑才是最强有力的。从信息层面看,目前已有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如果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同时对各个环节的信息公开做到充分、彻底,那么信息的核查与全国性的监督将产生极强的校正作用。
  
  保障房是政府主导建设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唯有保证公平这个底线、生命线,保障房分配才会让社会放心、安心,也才会获得足够的信任和民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