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构建
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构建"6+1"惩防体系格局
山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李法泉
2011年以来,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山东省提出重点构建“6+1”惩防体系工作格局的总体思路,围绕违纪违法案件有效查处、廉政教育、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群众权益保障“六项机制”,建立纵向贯通省、市、县,横向涵盖各领域的科技防腐网络,有效推进了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创新和任务落实。
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
山东省委召开惩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构建“6+1”惩防体系工作格局。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全省惩防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研究制定《构建“6+1”惩防体系工作格局分工方案》,绘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从组织领导、工作格局、监督检查、考核问责、评议反馈5个方面规范工作流程,将惩防体系建设任务细化分解为31大项125小项,落实到省直71个单位。省纪委召开省直部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推进会,明确构建“6+1”工作格局的重点,总结推广体制改革、权力监督、科技防腐等8个方面60多项防治腐败的创新经验和做法。
完善制度 创新机制
围绕违纪违法案件有效查处,制定《关于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办法(试行)》、《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实施意见》等18项配套制度,形成办案协作配合机制、案件及时发现和有效查处机制、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工作机制。围绕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制度,推进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干部培训基地建设,着力形成廉政教育长效机制。围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制定《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见(试行)》,从前期准备、梳理清权、查找风险、制定措施、检查考核、评估反馈6个环节,对省直部门和市、县(市、区)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作出部署。围绕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制定《山东省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实施办法》,确定4个市20个县(市、区)作为地方党务公开联系点;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推动县委权力运行的程序化、规范化、“阳光”化,实现由一般公开向实质性公开转变,由结果公开向全程公开转变,由内部公开向社会公开转变;制定《关于在全省农村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意见》,90%以上农村建起村务监督委员会。围绕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省里制定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统一规范管理,建立规范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运行和监管机制。围绕保障群众权益,制定《纪检监察机关信访监督工作暂行办法》,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深化纠风和专项治理,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不断健全完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
科技支撑 搭建平台
坚持以科技为支撑,把信息技术融入“六项机制”建设之中,建立起纵横结合的科技防腐网络。纵向形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科技防腐系统,该系统具有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统计分析、投诉受理、信息服务六项基本功能。横向整合资源、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共享、安全可靠、运转顺畅、监督有效的电子监察体系。全省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依托科技网络,搭建起8个平台。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43个省直部门建立政务服务窗口,17个市、130个县(市、区)建立政务(行政)服务中心,1516个乡(镇、街道)建立便民服务中心,34844个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村务)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建立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协同处理系统,形成“前台一门受理、后台协同处理”的服务模式。一些市把科技防腐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和社区,拓展到党务和村务公开、农村“三资”管理及便民服务等领域。
行政权力电子监察平台。建立省级科技防腐电子监察中心和视频监察系统,13个市75个县(市、区)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保留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网上办理和电子监察。通过电子监察,全面梳理权力事项,实施流程再造,固化流程和时限,对行政事项办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自动发出黄色预警信号或红色警告信号。青岛市建立市、区(市)两级统一的行政执法处罚网络平台和业务运行系统,推行处罚事项网上办理,有效避免了人情因素干扰;研发使用村(居)公章智能化管理系统,做到网上动态监控、全程留痕,防止村(居)干部滥用权力。
行政权力电子监察平台。建立省级科技防腐电子监察中心和视频监察系统,13个市75个县(市、区)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保留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网上办理和电子监察。通过电子监察,全面梳理权力事项,实施流程再造,固化流程和时限,对行政事项办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自动发出黄色预警信号或红色警告信号。青岛市建立市、区(市)两级统一的行政执法处罚网络平台和业务运行系统,推行处罚事项网上办理,有效避免了人情因素干扰;研发使用村(居)公章智能化管理系统,做到网上动态监控、全程留痕,防止村(居)干部滥用权力。
廉政风险防控平台。在查找廉政风险点的基础上,完善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防控措施,依托电子办公、业务管理等信息系统,建立部门业务跟踪检查与监察部门网络实时检查相结合的电子监控平台,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督导、事后检查,提高廉政风险防控能力。17个市和60多个省直部门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省地税系统开发“税务监察预警系统”,对各岗位廉政风险程度进行比较,确定易出现以权谋私的重点岗位,明确岗位风险点,设定预警风险指标,从信息管理系统和日常检查考核等渠道采集数据,生成预警信息、划分预警等级,及时预警,防范风险。
公共资源交易统一管理平台。市、县两级整合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和矿权出让、国有和集体产权交易有形市场,形成统一协调指导、统一服务平台、统一信息公开、统一流程运作、统一服务标准的“五统一”综合监管机制。全省有8个市32个县(市、区)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济南市按照“统一平台、资源共享,分类交易、全程监督,整合流程、规范高效”的思路,建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去年10月启动以来,进场交易项目1344个,中标金额586亿元。
公共资金监管平台。总结推广部分市、县资金监管经验,研发和应用专项资金公开运行平台软件系统,把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财政部门专项资金以及中央扩大内需项目资金等纳入网络平台运行,实现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验收、审计等环节的动态性、全方位监控,让社会各界能够随时查询、参与监管。
“政风行风热线”平台。总结推广基层“行风热线”、“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经验,对全省政风行风热线服务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建立“阳光政务热线”,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热线平台,实现广播、电视、报纸多媒体联动,对群众诉求实行集中受理、分类处置、部门联动、限时办结、专人督办。今年以来,省“阳光政务热线”组织播出159期,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242个。
廉政教育平台。依托省纪委、监察厅机关“明镜信息网”网站和各级纪委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反腐倡廉动态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宣传。在网上推出廉政公益广告、廉政书画作品专栏,开设“廉政文化教育馆”、“警示教育之窗”等栏目,展示廉政文化图片、警示教育片,营造浓厚的网络廉政教育氛围。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开辟“廉政齐鲁”专栏。在“山东新闻网”开办“纪委书记在线访谈”栏目,组织17市纪委书记和部分县(市、区)纪委书记上线访谈,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安全文明办案平台。加强硬件建设,省纪委建成启用了1.2万平方米的廉政教育中心,配置了功能齐全的设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数字化电子办案系统。完善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网上举报、信访信息管理、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形成受理信访举报平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