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县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应把握好六个要点
推进县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应把握好六个要点
李桂梅
按照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工作规划》)的要求,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县级党委在新的执政形势下的特殊位置和关键作用,决定了推进县域惩防体系对全党全国惩防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时间和任务要求我们,在落实《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提出的预期目标时,要用系统的观念、清晰的思路、统筹的办法、科学的摆布,加快推进县域惩防体系建设。在具体的工作中应把握好六个要点。
一是落实《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要吃透上情、把握县情,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吃透上情、把握县情是做好基层工作最起码的要领,惩防体系建设也不例外。在惩防体系建设中,吃透上情就是按照省市的部署,横向按市、县、乡(镇)分层整体构建,纵向按部门分行业构建,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实行专项构建,各级、各行业和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自成体系,实现有机结合,严密防范和有效惩治。所谓把握县情,就是正确了解和分析全县的政治形势、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找出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廉政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有效地利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措施,实施整体构建惩防体系。在宽城县域惩防体系建设中,我们选择了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财政资金、组织人事、司法、公共服务“六大领域”,搭建了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网络媒体“两个平台”,依托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四个支撑”,健全工作机制、协调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等“三项机制”,形成了“6243”工作模式,使县域惩防体系建设重点突出,整体推进。
二是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主体责任要明确,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要到位。扎实推进县域惩防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合力。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县委的领导作用,调动各级党委(党组)、政府及部门的积极性,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构建惩防体系中的主体责任,分解工作任务、规定完成质量和时限,并制定相应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措施。我县在推进2011年惩防体系建设中,制定了《推进意见》,调整了以县委书记、县长、县纪委书记为召集人,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组织,充实和加强了领导力量。将主要工作进行分解,明确任务要求,包括县领导、牵头单位和完成时限。在县纪委成立预防腐败室,为惩防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日常工作机构,建立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定期调度制度》、《协调指导工作制度》、《考核评价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县域惩防体系建设责任到人,组织调度和协调指导规范化,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化,监督检查常态化。
三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应遵循继承与创新并重,关键要把握制度的可行性,抓好制度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的讲话中强调:“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构建县域惩防体系建设中,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关系到惩防体系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在制度建设工作中,应遵循制度体系设计合理、繁简适度、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把握制度的可行性是关键点,也是落脚点。我县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中,对制度进行清理,予以保留并坚持执行的69项,需修订完善的31项,明确任务需制订的29项,在组织专门人员起草的基础上,经过讨论或论证,力争在2012年前建成比较完备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
四是改革各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充分研究法律和法规,做到有的放矢。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律法规既是赋予各级各部门职权的依据,也是各级各部门行使职权所必须遵守的规则,一切党和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及公共服务部门概莫如此。为此我们在改革各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时,要充分研究法律依据,切忌凭空想像,另设一套门槛、搞形式主义一阵风,使改革缺乏生命力。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示范文体等在办公场所公示。”“申请人要求行政机关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行政机关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这就是我们对行政审批机关公开行政职权目录、流程时限表、编制办事指南、实行公开办事的法律依据。研究法律法规后,再衡量不按规定要求公开的单位和人员,既是违法也是违纪,实行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就有理有据。从这个角度看,我县还有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关效能建设、行政监督检查等方面工作有待改进和完善,也是惩防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是抓好反腐倡廉教育,既要有势又要有策,真正触动受教育对象的灵魂。《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中明确了:“反腐倡廉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完善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格局,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强大合力”等内容。推进县域惩防体系建设中的反腐倡廉教育,首先要考虑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营造浓厚的反腐倡廉氛围,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正确把握本地本部门各个时期干部和党员的社会心态。如:面对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富人心态的诱惑、腐败文化的蔓延,个别不健康组织中存在的逆淘现象,对干部和党员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选择有说服力的正面典型、反面案例、各项制度规定等施教内容,对广大干部和党员实施反腐倡廉教育,真正触动受教育对象的心灵。在这方面宽城县实施了“制定一个教育计划、编制一套教育教材、每年开展一项主题教育活动、选定一部分教育基地、构建一个大宣教格局”的“五个一工程”,收效比较显著。
六是惩治腐败要保持高压态势,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社会效果。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比较严峻,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惩治不到位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惩治不到位,教育、制度和监督就显得苍白无力,腐败者不付出代价,就会给人们造成误导。因此,惩治腐败案件仍然是惩防体系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并且具有相当大的权重。在县域惩防体系构建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将惩治腐败案件作为一条工作的主线,实行大要案协调联动机制,充分整合各方面查案力量,调动查案的积极性;坚持依法依纪办案,既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查清违法违纪事实,依法进行惩治;要明确查办案件重点,改变工作作风,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较高,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形象的案件,要从严从快查处;要实行案件发布、案例剖析和检查整改建议制度,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社会效果。
准确把握以上六个方面的要点,才能使我们保持清晰的思路,合理摆布工作精力,扎实推进县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为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提供政治保证。
来源:国家预防腐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