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四举强化农村财务监管
一、健全财务制度。全县13个镇269个村全面实现“村账镇管、组账村管”。取消了各村原有账户,由镇集中开设统管村级账户,将集体收入、转移支付、社会捐赠、“一事一议”酬劳筹资、征地补偿款等,全部纳入“村集体专户”,由镇经管站代管,各村取消会计和出纳岗位,改设一名报账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禁止资金账外循环。各村经管员每月按时向镇经管站报账。每张入账票据都须由经手人签字,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村负责人审批签字,再报镇经管站复核,由镇主管领导签批后方可入账。二、建立“三资”台账。全面清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在清查的基础上,以“账实、账款、账账相符”为目标,对账、物、款进行逐笔核对,全面摸清各村“三资”底子。对经过清查确认的村集体“三资”,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建立“三资”台账,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探索推行网络监管,建立县、镇、村上下联通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大力推广农村“三资”信息化监管系统,构建分级管理的监督网络,实现对“三资”管理情况的实时监控。三、定期公开“三务”。严格执行党务、政务、村务定期公开制度,要求全县各个村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并在群众聚集的地方建立固定的公开栏,每一期公开内容都建档备案。对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对外租赁发包等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按照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执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监督作用。四、强化监督检查。整合村民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党风廉政监督小组等已有的村级监督力量,建立村级监督组织,统一人员配置,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制度,切实开展好监督活动;镇纪委、经管站不定期开展督办检查,对各村的村资管理进行指导;县纪委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农村财务年审、质询及重点村审计,切实发挥监督检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