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各地干部热议学习谷文昌精神之四:心中有戒 干净坦荡



  他大半辈子与林业管理打交道,却从不占公家一寸木材。

  他招收别人进单位,偏偏不让自己符合条件的子女入公职。

  他不怕风沙、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却独独“怕脱离群众”、“怕给公家浪费”。

  他不怕失败、不怕委屈、不怕磨难,却偏偏怕党的事业干不好、党的形象受损害……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谷文昌就是这样的人!

  有人说,清官皆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心中有戒、有所畏惧;贪官也有一个共性,就是心中无戒、目中无法。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做?

  本期《记者连线》,我们共同关注“心中有戒”。

  “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谷文昌

  “《菜根谭》中有言:‘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意思是对金钱、名利、地位的追求不能有一点儿非分之想,对真理、正义、理想的追求不能有一点退却之心。谷文昌在那个艰苦年代,以心中的‘戒’,一生干净坦荡,赢得了群众的‘敬’。”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的郑俞感慨道。

  “如若心中没有‘戒惧’,就会无视纪律和规矩,什么事都敢干,最终底线失守、人格沦陷,毁了自己、害了别人。”重庆市彭水县的邓国琼说,所有人都应该“心中有戒”,党员干部尤应如此。

  “党员干部应该明白,一些人拉拢你、讨好你,往往不是因为你这个人有多大魅力,而是因为你手中有权力、有资源。”云南省蒙自市纪委的赵昆京说,领导干部“心中有戒”,就要牢记人情里面有原则、交往之中有纪律,决不能飘飘然、昏昏然,在别人“围猎”中掉进圈套。

  福建省龙岩市一位干部谈起“心中有戒”,首先提到要戒贪念,手干净,“‘一个巴掌拍不响’,面对‘围猎’‘诱惑’,党员干部一旦动了贪念,用权就会任性,十分危险。”他说,要像谷公一样,始终牢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自己的手干净了,腰杆就挺得直了!

  ■讲讲“身边的谷文昌”

  铁面无私、秉公执纪的蔡庆旺

  江西省乐平市纪委原常委、监察局原副局长蔡庆旺从事纪检监察工作20多年,一直在办案一线,办过的案子不少,处理的违纪干部也不少,但他没有吃过别人请的一顿饭,没有抽过别人送的一包烟。

  秉公执纪、铁面无私是亲戚、朋友、同事对蔡庆旺的评价,也是经他手处理过的人对他的看法。

  有一年,他查办一个案子。这个案子涉及一个市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而涉案对象又与他的岳父母关系不错。涉案对象的亲属专门安排家宴,约他一起吃饭。蔡庆旺婉言谢绝。随后,其岳父打来电话:“你是我女婿,总要给我个面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行吧?”

  但他在亲情和法纪面前选择了法纪。他秉公执纪,涉案人员最终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为此,岳父母责怪他“太不讲情面”,但他却说,“我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行得直、坐得正,这样才能维护好法纪威严”!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不能有‘别人都可以捞,我为什么不能干’的堕落心理,不能有‘这个事我负责,别人发现不了’的侥幸心理,更不能有‘从来都是我查别人,哪轮到别人查自己’的清高心理。”他常这样讲,所以,他“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讲述人:江西省乐平市 吕朝阳)

  “省里调的是我,没有调女儿,给她转什么正?”——谷文昌

  “党员干部还要戒私欲!”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纪委的吕艳红认为,“心中有戒”的党员干部不仅要严以律己,更要管好身边人、管好家里人,一方面,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在他们身上打开缺口,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谋取私利。

  过权力关不易,过家人关更难。不少党员干部对此感受格外深刻。“家族里好不容易出个干部,不少亲友都希望‘适当关照’一下,或者遇到问题希望帮忙出面解决一下。”陈立慧是广东省台山市纪委的一名干部,他坦言曾遇到过不少“考验”,这个时候如果“心中无戒”,就容易底线失守。

  现实中,不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的例子,周永康、苏荣、令计划等“大老虎”的落马,身边人就“功不可没”。

  谷公不同!

  “谷公给家里人定的规矩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不近情理,但不滥用权力为身边人谋私利这一用权底线,确实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纪委的吴震表示,“权力不是私人的,不能用它来为亲属和身边人谋取私利,更不能让身边人打着自己的旗号‘招摇撞骗’。”

  “不为私利者,自己和家人一辈子都会活得踏实、过得坦荡。”陈立慧说。

  ■讲讲“身边的谷文昌”

  与亲属“约法三章”的席文学

  席文学是河南省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的老支书。

  1990年,席文学被乡亲们选为该村带头人。他担任支书之初,除了在全村村民面前许下“廉洁”誓言——“我要是贪公家的一分钱,就拿刀剁去我的手指”,还给亲属们“约法三章”——不得以他的名义倒买、加工矿石;不得随意动用村里的车辆;不得经营村办企业……

  但让席文学没想到的是,不久,家里的一位亲戚瞒着他从村里以低廉的价格买走了两车矿石。

  席文学知道后,立即召开村民大会作自我批评,并自掏腰包补齐矿石差价,还定下“凡借他名义在村里买卖矿石者,一律不许接待”的规矩。

  随后,他完善了矿石管理制度。“不管是谁,严格按照制度办!”

  一次,席文学的一位朋友带着名贵礼品从西安赶来看他,席文学见到老友十分开心。聊得正欢,听说朋友此行的目的是想通过他以低廉的价格承包村里的一个好矿口,席文学一口回绝了,与老朋友不欢而散。

  席文学经常说,“当选村支书是村民的信任,如果只想着为自家人谋利,就是最大的耻辱!”他也凭此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尊敬。

  在席文学的带领下,河西村村民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使小山村成为了豫西地区有名的小康村,多次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农村小康示范村”。

  (讲述人:河南省灵宝市 杨蓓蓓)

  “凡是对党的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谷文昌

  “党员干部‘心中有戒’,关键是要守纪律、讲规矩。”浙江省天台县的汤东兴说,有些人认为不贪不占就做到了守纪律、讲规矩,但殊不知,守纪律、讲规矩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小节”上。

  有位干部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偷针者和一个盗牛者一起被游街示众。偷针者感到委屈,发牢骚说:“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者对他说:“别说了,我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从偷针开始的。”

  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腐败分子,其走向腐化堕落大多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开始的。

  网名为“明月心”的一名干部说,党员干部“不作为”也是有损党的威信。“前段时间曝光的某地一干部上班时间在服务大厅嗑瓜子,有的单位办一张证明让群众跑好几趟,这些行为都得戒!”

  “守纪律、讲规矩,我们能做的很多。”湖北省浠水县的阳夫华说,比如,主动拒收礼品、提倡勤俭节约、不出入会所、不贪占公家便宜……“人人都如此,必能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讲讲“身边的谷文昌”

  以身作则的陈行甲

  “送礼,请送给巴东的穷苦乡亲!”

  湖北省巴东县的大小干部都熟悉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的这句“忠言良策”。

  陈行甲这样要求党员干部,更以身作则。

  记得他调任巴东县委书记的第一个春节,一位乡镇党委书记打来电话说,准备送两只土家族腊蹄子给陈行甲拜年。

  腊蹄子,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最有特色的“土特产”,腊味浓郁,经嚼耐品。陈行甲也很喜欢,他说每每想起腊蹄子,就流口水。

  但陈行甲拒绝了。年前,县委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关于严禁党员干部收受‘红包’、礼品礼金的通知”,要求党员干部过“廉”节。虽然只是两只腊蹄子,不过百十块钱,算不上什么行贿受贿,但这个“口子”不能开。

  那位乡镇党委书记表示不理解,说“礼尚往来”很正常。于是他认为,县委书记眼高,瞧不起人。也有人听说后议论陈行甲如此“拒人于千里之外”。久而久之,巴东的干部理解了,陈书记那是在为想“伸手”的人作表率,值得点赞!(讲述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饶章涛)(记者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