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警惕贪腐“小鲜肉”上升,凉了民意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检察院对2012年至2014年的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进行调查分析,“70、80后干部的职务犯罪行为呈现一定上升趋势及国有企业技术型干部职务犯罪比较突出,是我区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出的另一主要特点。”宁夏回族自治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负责人介绍。

年龄小、学历高、有魄力……近来来,这些年轻干部特有的标签,让更多官场“小鲜肉”们平步青云,凭借这些“资本”,他们更容易提拔到领导岗位。然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揭开反腐榜单,贪官也逐步年轻化,诸如挪用学院项目经费近300万元供个人挥霍,私卖出版社图书牟利数百万元之巨,搞权钱交易收受他人财物逾1600万元……一些坠入贪腐深渊的年轻干部利令智昏,实在让人痛心。笔者不禁提醒,警惕贪腐“小鲜肉”上升而凉了民意!

当下,“70、80后干部”悄然登场,有朝气、有能力、敢胆当,这是干部队伍承前启后的自然规律。不可小觑的是,据调查分析,70、80后干部的职务犯罪行为呈现一定上升趋势。据统计,2013年,浙江省检察机关查处的干部贪污贿赂案件中,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就达291人,比上一年同期上升167%。而其中25岁以下新进人员就有27人,上一年则仅为4人。试问,诸多年纪虽轻却已经身居要位的“小鲜肉”们,又何苦非拿青春赌明天呢?

“现象背后折射本质之痛”。“贪官年轻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是干部队伍的稳定,动摇的是党和国家的执政之基。诚然,贪官年轻化是一种现象,但屡屡出现腐败“年轻化”的根源就是在干部培养、选拔、任用、考核等方面,过于强调年龄、文凭、业务、能力等方面,而忽视了对干部综合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培养和考核,使干部培养走入了歧途,使许多年轻干部思想出现了畸形。这也是某些年轻干部虽然业务能力很强、管理水平较高,但容易道德失范,容易受到物欲、色欲等方面影响和侵蚀,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干部要“干事”,更要“干净”,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干部的选拔任用就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更是新常态下衡量干部选任成效的标尺。由此观之,“贪官年轻化”折射出“伯乐相马”不如制度选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让干部选任更加科学阳光,避免官场“小鲜肉”们在诱惑面前经不住“砂锅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文/蒋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