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李慰农:报国一生为工农


李慰农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人间四月,在安徽巢湖之滨、浮槎山下的一片千亩桃园里,郁郁葱葱的油桃树已开始挂果。这里的油桃被注册为“慰农牌”,群众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李慰农。

李慰农,原名李尔珍,1895年出生于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一个贫苦农家。他自幼聪颖勤学,高小毕业后攻读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书籍,目睹父老乡亲疾苦,形成了朴素的“农业救国”思想,立志振兴农业、拯救农民。

1912年,他考取安徽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赴校前夕,特更名为“慰农”,寓意要以实际行动慰藉苦难的农民大众。1915年夏,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任农场管理员。在此期间,他接触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到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国才有希望。五四运动时期,李慰农成为芜湖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推动了爱国运动的发展。

1919年,李慰农与蔡和森等50多人一起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6月,李慰农和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李维汉、王若飞等18人,在巴黎西郊召开中国少年共产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李慰农随后被批准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23年,周恩来被选为旅欧总支部书记,李慰农为总支部成员。1923年底,李慰农从法国转往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参加中共旅莫支部的活动。

1925年,李慰农奉党中央指示回国,被分配到山东工作。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力量,中共山东省委派他去青岛。他到任后,立即参加了全市党组织的领导工作,整顿和发展地方党组织,领导开展工人运动。同年四五月,青岛大康纱厂工人举行罢工。李慰农立即派党员去联络各厂工人举行联合大罢工,声援大康纱厂的罢工。6天之内,参加罢工的人数达到1.8万余人。随后,全国各地工人纷纷声援青岛工人的罢工。青岛的工人、学生及知识分子也群起声援。迫于强大的压力,大康资本家于5月9日与工人代表签订了九项复工条件。历时22天,闻名全国的青岛工人第一次联合大罢工取得了重大胜利。

5月29日,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奉系军阀制造了“青岛惨案”。第二天,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李慰农组织了“胶济铁路总工会沪青后援会”,发动工人积极分子在青岛、济南等地揭露和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罪行,发动募捐,慰问罢工的阶级弟兄。7月26日,李慰农在去小鲍岛召开秘密会议时被反动军警逮捕。敌人逼他说出在青岛的“同党”,李慰农坦然地说:“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29日,李慰农在青岛团岛海滨的沙滩上被反动军警秘密杀害,时年30岁。

“在家乡的时候,他的志向是让本地农民过上好日子。外出读书、尤其是加入共产党之后,他的志向变成了让全中国的穷苦人过上好日子!”巢湖市庙岗乡党委原副书记王淦说,李慰农的一生都在为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学习、奋斗、革命!

李慰农是在青岛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共产党人,青岛人民没有忘记他。1989年6月,青岛团市委在青岛建立了李慰农烈士雕像。如今,李慰农公园已经升级建设成具有鲜明主题特色的党建文化公园。(新华社合肥4月19日电)

网友声音

@海阳 贾冬妮

报国一生为工农。时代虽然已变,但英雄精神未过时。我们要传承革命薪火,勇担时代使命,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安义 魏建波

人如其名,名如其人,报国一生,英魂永驻。

@湘潭 圣耀芝

先辈慰农为人民,当今人民念慰农。英烈精神永流传,不忘初心创未来!

@罗平 牛英莲

慰农烈士以天下苍生为己念的胸怀激励着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奋发图强,他一心报国无惧无畏的精神在中华儿女的心中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