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十八大以来金融反腐势头不减 一行三会16人落马

8月1日中共中央纪委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党委委员、主席助理杨家才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8月2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中国民生银行首席信息官林晓轩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在金融领域反腐成绩斐然。惩治了百余名金融高管,净化市场环境,保障资本市场的健康和金融领域的安全。

  •   十八大以来,落马的金融系统高管共计117人。其中“一行三会”落马16人。
  •   今年一季度,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违规机构的处罚金额已达数十亿元。处罚力度加大、处罚节奏加快,我国金融监管正全面升级。
  •   金融反腐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强调补足漏洞、防止寻租。

百名高管落马!十八大后金融反腐效果显著

  

  银行业反腐形式严峻

  在落马的117人中银行业落马高管达50余人占了将近一半的比例。由于银行业掌握资金放贷,在资金供求关系中往往处于强势地位, “合法外衣”下的权力寻租不可避免地滋长。

  

  保险、证券落马高层相对较少

  证券、保险机构高层人员涉贪腐事件相比银行较少,但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保险公司套取费用等违法违规问题依然严峻。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的落马,为保险、证券行业乱象敲响了一记警钟。

  金融贪官之最

  最早落马的高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原行长陶礼明,2012年6月,陶礼明因涉嫌个人经济问题被查。2015年12月河南省鹤壁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判处陶礼明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落马级别最高的官员:保监会原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7年4月9日发布公告称,保监会原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这也是首位“一行三会”被调查的掌门人,金融系统被调查的最高级别的官员。

  年龄最小的落马官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监管部原处长李志玲,2015年6月20日,据证监会网站消息,李志玲配偶违规买卖股票,证监会决定对年仅41岁的李志玲作出行政开除处分。因涉嫌职务犯罪,李志玲已被移送司法机关。

  涉案金额最大的高管:内蒙古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成林,2016年3月7日,内蒙古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内蒙古银行原董事长杨成林涉嫌犯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一案,涉案金额超6亿元

金融业掀起“强监管”风暴

  2017年1月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公报提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中央纪委驻中国社科院纪检组副组长高波表示,2017年将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一年,制度反腐的框架已经搭建,反腐正从治标向治本迈进。

  最近,一场治乱象、防风险的监管风暴正在金融业掀起。今年一季度,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违规机构的处罚金额已达数十亿元。处罚力度加大、处罚节奏加快,我国金融监管正全面升级,正在筑起金融反腐的制度藩篱。

  最高检印发通知加强和改进金融检察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8月22日印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金融检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加强和改进金融检察工作,为健全金融法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各级检察机关要认真履行检察职责,紧紧围绕集聚金融风险、影响金融安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惩治和预防金融犯罪和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工作力度。

  银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强监管、强问责

  仅2017年3月29日一日,银监会就作出了25件行政处罚决定,罚款金额合计4290万元。4月10日,银监会再下捕手“抓猫”,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光荣上榜”,巨额罚单再现。其中,因涉及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等五项违法违规事实,银监会对平安银行处以罚款1670万元;而华夏银行则因24项违规事实,被处以罚款共计1190万元。

  除了罚钱,违规行径更要严加处理。金融反腐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强调补足漏洞、防止寻租。10天内,银监会连续出台7份监管文件,而纵观这些文件,都突出了银监会引导资金脱虚入实、防控金融风险的意图。

  证监会:开出“史上最大罚单”

  证监会在一季度作出29项行政处罚决定,共计罚没金额约49亿元。3月3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对鲜言操纵“多伦股份”一案做出行政处罚,同时开出逾34亿元的罚金,这也是证监会开出的“史上最大罚单”。另外,一些只有违法行为、没有违法所得的所谓“悲催”违法者也受到了惩罚。

  保监会:监管导向严字当头

  2月24日、2月25日,保监会连续两天分别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的相关责任人做出禁止进入保险业10年和5年的行政处罚。对“不守规矩”保险公司采取的处罚措施,也体现出严字当头的监管导向。

金融反腐刚刚起步,远未到高潮

  金融腐败,与中国金融领域经年累积的风险相关。当前,金融领域存在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这些往往与金融违法违规和腐败行为互为因果。

  这种因果,在保险行业中清晰可见。近两年,各种资本持有者各显神通获取保险牌照,从而获得资本运作的低成本通道。随之而来的是,险资频频举牌上市公司,成为“野蛮人”,各种高风险投资之下,资本与风险的同步累积。

  金融反腐突破意味反腐斗争深化

  金融反腐取得重大突破,不仅意味着近期会有更多金融腐败分子浮出水面,更表明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升级工作正在展开,反腐已开始向治本迈进。

  反腐治本的主要特征和必然要求,是反腐败斗争在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上继续推进。制度化、法治化反腐不仅包括国家监察体制等治理模式的改革,还包括金融等重要国计民生领域的监督模式改革。如果金融领域的“篱笆”漏洞百出,任监管者“自盗”,任“野蛮人”入侵,任政商勾兑,那么,由金融大鳄和贪官污吏组成的“富豪俱乐部”,谈笑间就可以将中国的实体经济抽干,将本属于全体人民的财富掳走。为中国金融业的监管者们筑牢廉政底线,为中国金融行业发展划下规范运行的红线,势在必行。

  金融反腐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强调补足漏洞、防止寻租。中国在金融机构设置、政策条文的密集度等方面还是比较到位的,关键是如何落实,让机构监管制度能真正到位,做到不留漏洞、不疏监管。在反腐不停手的同时,各种制度上的、监管上的、执行上的漏洞都应该逐步补齐。

  近期金融反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为加强金融监管及反腐倡廉工作推向深入,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回顾近年金融反腐斗争的历程,可以发现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金融机构高管或金融监管部门高官的腐败问题背后,往往都存在着复杂的政商关系网,金融腐败与政界腐败交织,这让金融反腐成为反腐工作的深水区、攻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