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解放思想之我见】周为勇:坚持稳中求进,推动派驻机构工作迈向高质量


编者按


 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广泛讨论,积极为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进一步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特开设“解放思想之我见”专题,交流思想、碰撞观点、谋划思路,为“清风盐城”建设助力增彩。现将市纪委监委第三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周为勇的《坚持稳中求进,推动派驻机构工作迈向高质量》一文予以登载,供学习参考。



坚持稳中求进,

推动派驻机构工作迈向高质量

周为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派驻纪检监察组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只有解放思想,坚持稳中求进,破立并举,务实创新,才能使派驻纪检监察工作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一、坚持稳中求进,全面履行从严治党新使命。


解放思想必须与稳中求进相统一。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体现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也是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基本遵循。坚持稳中求进,既要“踩着不变的步伐,保持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又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将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稳中求进,“稳”是基调、是大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要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任务, 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做到“高度自觉的一致”,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做好纪检监察各项工作。

稳中求进,“进”是目的、是方向。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要保持昂扬、振奋的精神风貌,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的工作任务,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创新工作,在减少存量遏制增量、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受贿行贿一起查、加强日常监督、修复净化政治生态等方面积极作为,着力实现纪检监察工作质量和效能的整体提升。



二、坚持立破并举,实现派驻监督工作高质量。


解放思想必须与立破并举相统一。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破解派驻纪检监察工作中的难题;顺应新时代,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理清新思路,推进派驻机构工作高质量。

着力破除胸无全局、以偏概全的思想,树立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理念。服从和服务大局是纪检工作的政治要求。实践证明,反腐倡廉工作如果缺乏宏观视野和大局意识,只是就纪检抓纪检,就反腐败抓反腐败,不善于从政治上谋划、在大局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就很容易把反腐倡廉和经济社会发展搞成“两张皮”,反腐倡廉工作就难以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派驻纪检监察组要切实强化“四个意识”,把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与中央、省委和市委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为确保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提供强有力的纪律和作风保证。

着力破除乐于业务、越俎代疱的思想,树立聚焦主业、落实“三转”的理念。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派驻监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不落实、不担当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参与驻在部门业务乐此不疲,监督责任却被放在一边,造成主业荒疏的突出问题;按照中央纪委要求,认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职能,持续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使纪检工作回归党章、回归本职,攥紧拳头,集中发力,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着力破除怕担风险、得过且过的思想,树立攻坚克难、敢于碰硬的理念。监督执纪问责是责任也是使命,不能回避,也不能推拖。要增强敢监督的勇气。必须做到“敢”字当头,敢担责任、敢监督、敢亮剑,切实把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担起来,把派驻监督的职能作用发挥到位。



三、坚持务实创新,推进部门改革发展新跨越。


解放思想必须与务实创新相统一。创新是发展不懈的动力,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助力器”,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纪检监察工作旺盛的生命力。

要创新工作理念。树立 “两个责任”相互依存的理念,推动“两个责任”有机融合、同向发力。主体责任是管党治党的牛鼻子,监督责任是杀手锏, “两个责任”落实不力,就没有风清气正。要紧盯驻在部门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掌握情况,对责任落实不力的,及时沟通提醒,严肃问责追究,确保驻在部门落实“两个责任”、政治生态建设与全市良好发展态势保持一致。树立“查实”与“查否”都是派驻职责的理念。认真对待群众信访举报,既要严格执纪、严格问责,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又要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引导干部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专心致志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要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针对驻在部门的特点、监督对象的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探索创新,只要有利于驻在部门政治生态建设的举措,都可以大胆探索、积极尝试。

要创新监督方式。坚持源头防范,加强对驻在部门党员干部和所有公职人员廉政教育和廉政提醒,做到早提醒早预防;出现违纪苗头和不良倾向,要及时批评提醒,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突出关键少数,把驻在部门领导班子这个“关键少数”作为重点监督对象,通过座谈交流、约谈提醒、述责述廉、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要探索开展“嵌入式”监督,找准被监督单位的要害岗位和关键环节,从驻在部门权力运行的特点规律中发现问题,明确前期动议、议事决策、重点环节、实施过程、整改跟踪等监督程序和方式,构建嵌入式全过程监督闭环体系,使监督责任更到位、监督范围更全面、监督程序更科学,风险防控更精准。推行履责纪实,实施派驻监督履责全程纪实管理,确保履责有痕、倒查有据、落实有力,进一步压实监督责任。

要创新工作内容。结合驻在部门特点创造性开展工作。助力三大“攻坚战”,紧盯扶贫领域、民生领域资金使用管理,加强阳光扶贫系统维护及资金管理监督检查,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保障。服从中心服务大局,围绕服务市委、市纪委中心工作,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制订、巡察发现共性问题整改、“履职不尽职,服务不担当”整治等专项督查,确保重大决策落地生根。紧盯重要权力事项,盯住项目审批、资金分配、行政执法、选人用人等关键权力行使,加强监督检查,找出制度漏洞,开出“良方妙药”,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深入开展“清风行动”,按照市纪委统一部署,持续深入开展清理公职人员职称、执业资格挂靠行为和公职人员宕欠公款问题,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