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学者伉俪的大师风范


郭永怀与李佩夫妇

今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编号为21279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李佩星”。小行星的命名是一种崇高的国际荣誉,为何授予郭永怀与李佩夫妇,让我们一探究竟。

郭永怀(1909年—1968年),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是其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李佩(1917年—2017年),郭永怀的夫人,被尊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郭永怀是一个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1956年10月,郭永怀携妻女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并立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在钱学森的推荐下,郭永怀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在大爆破课题研究的初期,由于难度大,野外工作条件异常艰苦,许多同志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同志形象地说:“大爆破是黑压压的森林,进去就出不来了。”在这种情况下,郭永怀一方面要求大家踏踏实实地,一方面鼓励大家深入实践。郭永怀的精心指导和培育是力学所的爆炸力学研究取得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被人尊称为“核九院”,这是中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在“两弹”发展的关键时刻,郭永怀被任命为“九院”副院长,参与核武器研制的领导工作,负责与力学有关的技术项目,并对研制工作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常常告诫科研人员,成功的关键不在最终现场,每个正式产品,从其部件到整体都必须经过一系列试验的充分考验。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才使得我国核试验有着非常高的成功率。

1960年,李佩随同郭永怀到中科大任教,教授英文。1965年1月,郭永怀夫妇致信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将多年积蓄48460元捐赠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在个人生活上,郭永怀简单朴素,他把稿酬作为党费上缴,把当时十分贵重的电冰箱、电风扇从家里搬到办公室供大家使用。国家一声号令,郭永怀夫妇二话不说,就将唯一的爱女郭芹送到了内蒙古草原插队。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基地飞赴北京时不幸遭遇坠机事故遇难。在飞机失事起火的瞬间,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用血肉之躯保护绝密技术资料,资料得以完整保存。作为妻子的李佩获悉噩耗时,她选择了用坚强来面对。在郭永怀牺牲后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1970年2月,李佩高瞻远瞩,创办了“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师资班,亲自担任导师,为该学科在国内的正式建立做出了开拓性工作。

李佩79岁时,爱女郭芹病逝。郭芹去世的第二天,她正常地给博士生上英语课,只是人瘦了很多,声音有些沙哑。人生三大不幸李佩遇到了两个,但她站起来了,她说:“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的时候该怎么办?我们要面对它,而且要积极地面对它,去克服它,不是让困难来克服我们自己。”李佩在81岁时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至2011年,每周一次,共办了600多场,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唐诗宋词,每场都坐得满满当当。

“追求是一首歌,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聚散两依依。”2017年4月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行了郭永怀与李佩先生合葬仪式。阔别半个世纪的两位老人终于重逢。“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郭永怀与李佩这对学者伉俪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易雨 夏雪 崔倩倩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