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方(小说)
老姜最近身体不适,白天没有食欲,夜里盗汗多梦,不时还会惊醒,一个月下来,瘦了二十几斤,到医院体检,却没查出什么问题。经友人推荐,说五德胡同里有个小诊所,里面的老中医颇有些不凡之处,老姜虽然对小诊所的水平有些疑虑,但踌躇几番,终于决定试上一试。
根据友人指点,来到了五德胡同,拐进去没几步,就听见朗朗的诵读声传来,“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老姜定睛一看,一个年轻人坐了个板凳在一栋老房子门口背书,背后的门敞开着,门上挂着中医诊所的牌子。
老姜心道,应该就是这儿了。走近门口,往里瞧去,门里是一间大厅,十分简陋,一道长桌将大厅左侧三分之一隔开,靠墙摆着整排陈旧的中药柜,长桌外面放了两张木头椅子,大厅右边是两排长椅,却一个病人都没有。长椅背后的墙上挂了几幅常见的骨骼、经络彩图,正对着大门的墙上挂着个电视机,正在播放着本地频道的新闻,不时跳出几个雪花点,一个约莫六十来岁的老中医身穿白大褂,戴着副老花镜,翘着脚悠闲地坐在长桌后面看书,听到电视里放些有意思的新闻,才不时抬头瞄上几眼。天尚未黑,诊所里没有开灯,由于采光不好,显得有些昏暗,老姜越看越发觉得不靠谱。
坐在门口的年轻人抬头看到老姜,转头冲门里喊了一声:“师父,来人看病啦。”老姜一听,也不好意思掉头就走,只得迈步走进诊所,径直坐到老中医对面的椅子上。
老中医抬起头,轻推了推从鼻梁上滑下来的老花镜,看了眼老姜,开始了望闻问切的标准流程,老姜自己却有些心不在焉,只是耳听着老中医的问题,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着话。
“诸葛行军痧瘴方,珍珠牛麝冰雄黄;硼硝金箔共研末,窍闭神昏服之康……”门外年轻人的读书声还在时不时地传进来。“你这小徒弟念叨啥呢?”老姜好奇地问了句。
“中医方剂的汤头歌,初学者都得背会的东西。”老中医答道。
“这什么雄黄、硼硝、金箔一听就是有毒有害的东西,这东西怎么能做药,这不胡闹吗?”老姜有些愤愤不平。
老中医立刻回嘴:“少见多怪,药毒不分家,药用得不好就是毒,毒用好了也治得了大病,是药是毒,得看开方子的人的水平。”
老姜懒得继续争执,正琢磨着怎么找个借口一走了之,电视里传出新闻播报的声音,正讲着本地纪委监委重拳出击、惩治腐败的新闻,还提到了财政局有关领导干部正被留置调查。老姜心里一阵感慨,电视里提到的某领导干部一个月前还跟自己坐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工作,还不知道他在里面都交代了些啥。
老中医看见老姜在关注新闻,顺口说道:“这贪囊,乃是剧毒之物,须忌之。”
“这算什么药?还有书记载?”老姜觉得这说法很奇怪,就追问这贪囊有什么说法?
老中医端起保温杯,呷了口茶水,接着侃侃而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看过没有,有一篇就专讲贪囊。贪囊,性热,有毒,服之者仁德俱损,自然会误国误民,害人害己。”
老姜沉默半晌,才又开口道:“那要是误服了这贪囊,还有药可救吗?”
老中医把再次滑下来的眼镜又推了推,认真看了老姜几眼,笑出了声:“有,有,当然有,若说此药,其药性大热,主除邪佞,尤攻贪浊,这药嘛是有些副作用的,不过有舍才有得,要不要服用,全看病人怎么取舍。”
老姜低头沉思了一会,猛地站了起来,把兜里的钱全拍在了桌子上,快步离开诊所。
小徒弟瞅了瞅老姜的背影,转头走进屋,看到了桌上的钱,奇怪道:“师父,您还没开药,这病人怎么就付诊金了?”
老中医回了句:“药方,他已经带走了。”
(作者韩拓 单位:江西省瑞昌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