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谈论腐败的危害
唐朝人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是一部记述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等人关于施政问题进行对话的政论性史书,这本书因其有史有料,语言生动活泼、分析得失透彻入理而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
在《贞观政要》第二十六章中李世民谈了贪鄙问题。贪鄙即贪婪卑鄙,按照现在的标准,也就是贪腐。
他和身边的大臣们说,一个人如果把珠宝作为子弹去打鸟雀,肯定舍不得,而且如果打了鸟雀,自己也会被人看作是傻鸟。但是,有的人在小事上精明,大事上就会犯迷糊,比如说生命,那是比什么金银珠宝都要贵重,但是偏偏以身试法,去贪受财物,一旦暴露,也就丢掉了小命。
李世民觉得这样的告诫还需要加强,所以又有一次,他和身边的大臣说,我上次说过了,贪腐的人是只知财物的好处,不知道生命更加宝贵,是多少财物都换不来的。现在我再来给大家算一笔账,大家每个月的工资收入也不少,加上公积金、医保、社保等等,有的年终还有考核奖金,做了领导的更是衣食住行几乎不用花钱,年老退休了还有退休金,逢年过节还有组织来看望慰问,即使有早一日入了土,也还有祭扫之钱,但是有的人就是算不过账,只想着一时得到大笔财物,享受金钱带来的快感,却没想到一旦被抓了,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什么都没有了,这些人真不能算是聪明人。
李世民这样说了,觉得大臣们可能还会有侥幸心理,因为有些官员的反腐,似乎不是为自己的,是为子孙后代能够享受的。他说,你们这些当官的,只顾着贪图财物,有的人还说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苦受累,要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但你们想过没有,一旦你们的事情败露了,被判刑了,有的甚至会丢掉性命,原先战战兢兢,辛辛苦苦积累的不合法的财物还得被充公,知道事情的人看见你们的子孙后代,哪怕当面不说,背后也会指指点点,说某某的父亲祖父甚至高祖父曾祖父是贪污犯,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来,这样的人能算是聪明的吗?
唐太宗李世民的观点可能是从维护皇族自身利益出发的,但是他对反腐的危害从权衡利害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大多数官员一眼就能看出他说话的道理所在,更容易从中受到启发,增强警惕自律之心,比有些长篇大论更有说服力,也更有效果。贞观一朝吏治清明就是很好的佐证。生在当世的官员更应该引以为训,恪守为官之道,常保廉洁之心。(纪伟)
在《贞观政要》第二十六章中李世民谈了贪鄙问题。贪鄙即贪婪卑鄙,按照现在的标准,也就是贪腐。
他和身边的大臣们说,一个人如果把珠宝作为子弹去打鸟雀,肯定舍不得,而且如果打了鸟雀,自己也会被人看作是傻鸟。但是,有的人在小事上精明,大事上就会犯迷糊,比如说生命,那是比什么金银珠宝都要贵重,但是偏偏以身试法,去贪受财物,一旦暴露,也就丢掉了小命。
李世民觉得这样的告诫还需要加强,所以又有一次,他和身边的大臣说,我上次说过了,贪腐的人是只知财物的好处,不知道生命更加宝贵,是多少财物都换不来的。现在我再来给大家算一笔账,大家每个月的工资收入也不少,加上公积金、医保、社保等等,有的年终还有考核奖金,做了领导的更是衣食住行几乎不用花钱,年老退休了还有退休金,逢年过节还有组织来看望慰问,即使有早一日入了土,也还有祭扫之钱,但是有的人就是算不过账,只想着一时得到大笔财物,享受金钱带来的快感,却没想到一旦被抓了,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什么都没有了,这些人真不能算是聪明人。
李世民这样说了,觉得大臣们可能还会有侥幸心理,因为有些官员的反腐,似乎不是为自己的,是为子孙后代能够享受的。他说,你们这些当官的,只顾着贪图财物,有的人还说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苦受累,要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但你们想过没有,一旦你们的事情败露了,被判刑了,有的甚至会丢掉性命,原先战战兢兢,辛辛苦苦积累的不合法的财物还得被充公,知道事情的人看见你们的子孙后代,哪怕当面不说,背后也会指指点点,说某某的父亲祖父甚至高祖父曾祖父是贪污犯,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来,这样的人能算是聪明的吗?
唐太宗李世民的观点可能是从维护皇族自身利益出发的,但是他对反腐的危害从权衡利害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大多数官员一眼就能看出他说话的道理所在,更容易从中受到启发,增强警惕自律之心,比有些长篇大论更有说服力,也更有效果。贞观一朝吏治清明就是很好的佐证。生在当世的官员更应该引以为训,恪守为官之道,常保廉洁之心。(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