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深圳三公经费公开”追踪:招待“取经人”推高公务费?

 

“深圳三公经费公开”追踪:招待“取经人”推高公务费? 



  “因工作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外地城市来学习考察多,所以导致公款接待费高并成为提高三公预算的理由?”深圳大部分市级部门的“三公经费”公开,连日来引发坊间各界高度关注,成为本地论坛和微博等平台的热议话题,账本中的一些细节也引发网友和市民的不少质疑。

  质疑1

  部门改革创新成绩突出反致公务接待费高企?

  在三公经费中的公务接待费支出中,不少部门给出的名目除了承担高交会、文博会和大运会等接待任务,以及迎接国家和省里等上级部门各种检查、验收接待外,兄弟省市来深圳学习考察经验成为普遍的一类情况。

  以市住建局的这一支出理由表述为例,该局称,深圳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授予国家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示范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试点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工程建设标准化综合实施试点城市等7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各兄弟省市的考察接待任务较重。而该局今年三公预算也是以此为由增加的。

  市人居环境委在今年增加三公预算的理由上,也是说“因环保实绩考核、环境应急管理、住宅产业化改革、信息化建设等多项创新引起国内环保部门广泛关注。同时,深圳大部制改革后,人居环境建设一直是国内省市政府部门机构改革调研的重点。国内相关单位和部门来深调研、考察的频次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如此说来,公务接待费上涨的主要原因居然多与改革相关?”网友“蜗牛宝宝”质疑道。她认为,深圳作为改革先锋城市,做出成绩是理所当然,也应该与其他城市分享经验。但在今时不同往日,信息传播途径如此之迅捷,各地部门有些交流取经,已不必亲自上门求教。“深圳可以将成熟的改革经验深入的总结,形成文字报告,还可以通过视频实时交流。”

  另一方面,还有市民结合今年5月市纪委下发的《关于严禁公款“大吃大喝”及相关事项的通知》,来对各部门的公务接待费支出理由进行了对照。

  “我记得通知里说过,市、区、街道所属部门之间,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市内上下级单位之间公务接待,不得在定点接待场所或机关食堂以外安排用餐;市内接待要严格执行用餐标准,不得安排名贵菜肴和高档酒。但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的公务接待支出有一项是‘用于各业务部门下基层、医院、医疗网点检查、督导’,市场监管局公务接待费支出理由之一则是‘大部制改革后,该局由工商局、质监局、知识产权局三局组建而成,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业务交流较多’,不知这是否符合规定。”市民陈女士说。

  此外,大部分市民提出,政府应及时公布公务接待的酒店住宿、用餐标准和陪同人数等标准,让公款吃喝真正杜绝。

  质疑2

  “一般公务车”数据和用途为何没单列?

  “公车私用”实际是市民真正痛恨公车和一再要求公布公车总数的主要原因。此次各部门公车数量虽已公布出来,但除了市公安局、市交警局、市城管局等少数部门还将公车细化为“一般公务用车”、“执法车”、“作业用车”等,并分别公布数量外,其余大部分部门都只给出一个总数。

  “其实公车私用的主要是‘一般公务用车’,这个数据应该细分出来。”市人大代表郑学定说。同时,车辆的用途也应该更加详细和一目了然。

  此外,根据深圳的规定,公车务必按车辆编制购买,一般公务车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凡超标准或超编制购买公车必须经市党廉办审核,报省党廉办批准。其次,在各单位年初预算中不予安排车辆购置经费,所有车辆购置必须单独报批。但在今年的三公预算中,一些部门增加公车费的理由正是买新车。对此,一些市民也表示不解。

  还有网友质疑此次已曝光的8000辆公车数量是否存在少报的情况,并对官方迟迟不公布公车总数表示不解。

  据知情人士介绍,目前市纪委已组织全市各区和市直共81个单位按时完成了公车数量、编制等情况的登记自查。公车改革也已列入全市改革计划之中,为与全国、全省的公车改革方案衔接好,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修改,将适时推出。同时,深圳今后将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公务车,并推行公车按尾号停驶。

  质疑3

  出国坐什么舱位、住什么档次酒店为何不公布?

  由于各部门出国人次都在一个可计算的范围内,统计清算起来也比较容易,坊间认为,关于这部分具体消费情况应更加详细。

  “深圳市民政局4.4万元/人的出国经费,不知敢不敢明细公布一下都花在哪里了?坐的什么舱位的机票,住什么档次的酒店,餐费花销每顿多少钱?有没有超过国家公务人员因公出国费用报销标准?”网友“一手温暖”说。市民霍先生也认为,这部分人群总体较少,可以此为一个突破口,完善三公经费的公开,做到真正的透明。

  据悉,今年以来,深圳对全市62家党政机关上报的311批出国团组进行了复核,取消了120批,压缩了近40%。

另据记者了解,去年以来,在深圳纳入“小金库”全面复查范围的4930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募基金和国有企业单位,全市共复查出“小金库”10个,这些正是不当“三公”消费的预算外资金来源。

    来源:南方日报 )
 

 


■相关

“晒三公”部门再增3个 市民齐吁区级、街道赶紧公布

由于始终没有统一的消息发布渠道,晒三公部门昨日再被找到三个,包括市政府办公厅、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市政府采购中心。这也意味着深圳政府在线网列出的44个市级部门已有39个公开了“三公经费”。与此同时,坊间各界又将关注焦点投向区级和街道的这一账目,网上已一片“呼吁公开”声。

在新找到的三家部门“三公经费”中,总支出在39个部门中,位置居中。市府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市政府采购中心分别为477.09万元、391.61万元和84.53万元。在今年的三公预算中,这三家除市政府采购中心略有上调后,另两家都是下降的。

而从具体项目上看,三个部门的公车费用占比相对并不算多,都低于七成。但在公务接待上,市政府采购中心这一项的三公经费占比却仅次于39个部门中的市外事办,以51.20%占据第二的位置,与自己的公车费用占比平分秋色(该部门去年没有出国费用)。

此外,该部门的车均支出经费也达到5.16万元,处于费用较高的几个部门之一。对此,其给出的理由是“部分车辆车龄较长,以及组织外出集中评标和评标现场勘查业务较多”。

而截至昨日下午6时,记者注意到,在深圳政府在线网列出的44个市级部门中,还有5个部门未公开自己的“三公经费”信息。其中,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投资推广署、前海管理局官方网站“信息公开”栏目里的“资金信息”项依旧是空白;市行政服务大厅资金的“资金信息”里只有年初贴出来的“2012年的预算收支情况”和“专项资金”等内容,点开后里面只有简单数据,无三公信息。市台办的官网则没有资金信息一栏。

与此同时,市民和网友们不仅自发地在本地论坛上链接各部门的三公经费信息页面,在大部分市级部门已公布后,各区和街道办的这一账目公布时间表也受到高度关注。

“现在只是市一级的,深圳还有六个区、四个新区、前海管理局,区下面还有街道、社区,到底有多少公车?年花费多少?这些数据很难统计吗?”新浪实名微博“崔小平律师”说。网友“凌梦寒箫”也发表了相同看法,并认为除了公布数据,更应该附加详细的数据说明。“三公经费公布,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像监督工程招投标一样,阳光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