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杀狗劝夫》看交友之道
以酒交友,与酒一样,仅一碗而已。说明酒肉朋友不可靠,虽然在一起吃吃喝喝也称兄道弟当面很义气,可到了关键时刻就会丧尽友情,甚至陷害朋友。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传统剧目叫《杀狗劝夫》,说古时候有赵氏兄弟二人分居,弟弟赵连芳因为结交狐朋狗友而看不起兄长,致使兄长除夕借粮而被冷言相拒。芳妻桑氏为了教育丈夫,设计杀死一狗,剥去皮尾,饰以人衣,做死尸状,放在门前,然后去酒楼寻夫,佯称家遭横祸,令其处置。赵连芳听说大惊,便恳求他的两个好酒友助其移尸,没想他的那两个酒友不但不助,反而报官并欲图敲诈,诬告死者是自家舅舅。后来对簿公堂,桑氏历述打狗劝夫之经过,不仅使官府勘明其真相,亦促兄弟二人重归于好,也让自己的丈夫认清了狐朋狗友的虚假面目。
这部戏之所以受到大家喜爱,主要是塑造了深明大义的桑氏艺术形象,也呼唤了赵家兄弟手足之情,倡导走正路树正气的家庭风尚,颇具社会教育意义。同时,也鞭挞了一些酒肉朋友在关键时候出卖朋友的嘴脸,尽管是古人发生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却依然存在。
由此,联想到近年来一些落马的官员们,大多有一群推波助澜的“酒友”,他们平常在一起吃吃喝喝,吹吹拍拍,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他用生意上的钱财给你点好处,你用权力上的方便给他实惠,相互利用,拿国家的权钱做交易。看似朋友在一起的花天酒地,其实都是看中了能在相互身上捞取好处,一旦你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便树倒猢狲散,分道扬镳。看来,这些“朋友”之间的交往,看中的是你手中握有的权力,与其往来只是为达到让这些领导干部为之行方便而谋私利才是目的。
不少贪官狱中的忏悔录中也谈到,他们刚开始也很谨慎,后来觉得吃点喝点不算什么,可是时间长了,有人就在这吃喝上寻找突破口,加上攀比和侥幸心理,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可物质生活却不如人家,心理不平衡就难免滥用权力。还有人认为自己做的事比较保密,对方讲义气够朋友不会出卖自己,顶不住各种诱惑与糖衣炮弹的袭击,致使自己没有把握好那个度,陷入一个浑浊的境地,最后轻信“朋友”之言,走上犯罪道路。
前车之鉴再次为党员干部敲响警钟,也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为官当为百姓办事,交友不是个人私事,讲不得义气、坏不得原则,酒肉朋友不能交。因此,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为官清廉”的信念,当有审时度势的眼光,慎交朋友,择善而处,不断净化自己的社会圈和朋友圈,抵制酒池肉林的攻势,更不能丧失党性原则去交酒肉朋友,而是要严格按照党纪国法办事,做到自警、自省、自律,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
酒肉朋友乃官途之殇,前车之鉴须警钟长鸣。一个“朋”字,“二月”相照,朋友之交,互取光芒,应相互关心,相互关注,相互支持。正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也许吃喝几次酒席你可能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但时间长了却要剥夺掉自己整个的珍宝。(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