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用法治之手堵公款浪费之嘴

浪费乃最大腐败 代表建议入罪严惩
用法治之手堵公款浪费之嘴  
王斗斗 

 
   会不会走过场?是不是一阵风?能不能抓到底?
    当前,全国上下掀起一股狠刹浪费之风,民众在拍手叫好的同时,也不免有些担忧。
    如何防止反浪费“风过无痕”?如何避免奢侈浪费风“卷土重来”?人大代表们认为,要践行节约,反对浪费,关键是防止和遏制公务浪费,而只有用法治之“手”,才能从根本上封堵公款浪费的“嘴”。
    三大浪费黑镜头
    “目前,公款吃喝方面的浪费最严重,居所有浪费现象之首。”辽宁省盘山县古城子镇拉拉村委会主任曲宝学代表说,政府的公务宴请是浪费最高的宴请类别。从菜品的数量、档次及配备酒水上,规格都非常高,甚至一瓶酒就高达几千元,一桌酒席就高达几万元。
    辽宁省兴城市四家村党委书记张文成代表说,目前,地方形象工程还依然存在,给社会经济发展、公共资源造成极大浪费。有的困难县也建起十几层办公大楼,每天都有十几名物业、保安人员服务。还有的政府部门搞庆典,几十万元请一个名演员装门面,百姓意见很大。
    “各级政府公务接待的范围和界限不断扩大。”曲宝学称,各地政府之间变相“旅游”形式的考察,与相关行业协会等打交道都可以算成“公务接待”。而接待的费用开销,没有任何规定和制度限制。
    设置法律高压线
    来自湖南省的秦希燕代表认为,抵制享乐主义,杜绝奢靡之风,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把权力关在法律的笼子里。
    “公务浪费应纳入反腐体系。”秦希燕说,把反浪费纳入反腐败法的体系,通过制定专门的反腐败法,针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公款浪费现象制定具体的法律规范。同时,应该把反浪费和官风、政风、党风建设联系起来,进行系统性的治理。
    “人民群众痛恨的公款浪费长期得不到解决,一项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公款浪费入罪。”曲宝学建议,尽快制定反浪费法,将反浪费行为立法入刑,从根源上解决此项问题。
    “多年来陋习并非一纸禁令就可以制止的。”曲宝学说,要刹住贪污浪费之风必须制定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约束和惩戒措施。只有把反浪费上升到法律层面,才能更有效地制止和防范浪费行为。
    公款消费须透明
    目前,我国对公务人员有很多监督,诸如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审计监督、检察院监督和上级监督等,但这些都属于体制内监督,易出现监督死角。秦希燕认为,要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用法律保障政府定期向社会公布一切行政开支项目和费用,接受公众监督,从而铲除滋生浪费的土壤,保证政府用好纳税人的钱。
    秦希燕还建议,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把项目预算细化到具体的公务消费环节,让公务员的每一笔公款吃喝开支都必须反映到财政决算报告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把公款消费曝光在阳光之下,才便于各级人大及时监督。
    对此观点,曲宝学也很赞同:“政府要从源头上加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一切接待活动要按章办事。要通过制度规范、制约奢侈浪费,并有效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监督平台。”
    强化行政成本核算
    “当前,引起大家关注的是如何长期刹住铺张浪费,树立节俭之风。”张文成说,反对铺张浪费,不光在吃喝上要刹,更重要的是各级党的组织、纪检部门、各级人大应依法监督各级政府,建立严谨措施,从主要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严禁人为造成的形象、政绩工程。
    曲宝学注意到,政府在财政预算中涉及接待的费用体现得不多,因为都设有自己的“小金库”及下属企业、协会单位等,监督无法落到实处。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公开性和透明性不够,又缺失完善健全的监督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
    在秦希燕看来,现行的行政绩效考核制度,只注重工作成绩的考核,强调做了多少事,产生什么效果,忽视了对行政成本的核算,导致官员在工作中只追求结果,不计投入和消耗,这就必然导致公务浪费的产生。
    “应尽快引入成本核算机制,建立既注重政府职能实现程度,又注重纳税人满意程度;既注重行政结果,又注重行政成本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赏罚分明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激发和保护政府官员节约和用好公共资源的积极性。”秦希燕建议,把行政费用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并把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列为第一责任人,接受人大、政协和公众的监督,强化政府浪费的责任主体和责任机制。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