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净土为何曝出腐败大案
校园净土为何曝出腐败大案
4月2日上午,新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周学政来到新密市教育体育局,给该局100余名教师职工上了一堂题为《增强法制观念,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制课。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变化,一直被人们视为“一方净土”的教育行业,也受到社会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不断渗透和冲击,屡屡有人因腐败落马,如省教育厅助理巡视员靳建禄因贪污教辅提成款625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周口师范学院院长桂受益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原阳县教体局计建股副股长陈战富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如果不加强预防,后果不堪设想。”周学政说。
“明星校长”成“腐败校长”
2010年底,人称“明星校长”的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原校长张新杰因贪污77万元,一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零6个月。宣判后,张新杰提出上诉,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创建于1931年,已走过80年的光辉历程。现年54岁的张新杰从1978年10月起一直在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工作,其中任校长时间就长达15年。该校在张新杰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育人之路。2003年以来,该校学生获国家、省、市、县奖励达2000多人次,先后荣获“团中央开辟多种渠道,培育新型人才先进学校”、“河南省德育先进集体”、“河南省科技教育界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其办学经验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各大媒体多次报道。校长张新杰也多次被有关部门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等。但就是这样一位明星校长,却未抵挡住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最终坠入犯罪的深渊。
据查:张新杰从1995年7月任校长后,自2006年中秋节到2009年春节期间,以给相关领导上礼、为学校办事、自己住院等名义5次从本校财务室报账员陈中央处取走现金77万元,非法占为己有。
与张新杰一同落马的,还有该校57岁的原工会主席兼报账员陈中央、41岁的原出纳杨迎春。
据新密市人民检察院的统计,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3日,该院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60余件70余人,其中窝案、串案占45%;涉及教育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7件9人。
新密市检察院分管反贪工作的副检察长杜超峰说,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很多规范、制约教育系统职务行为的文件,但事实上, 教育系统仍然是行受贿犯罪的重灾区。
“校园园丁”缘何成“校园贪官”
作为新密市检察院分管预防工作的副检察长,周学政认为,“校园园丁” 频成“校园贪官”,原因是多方面的,根子在“一人多职,权力失去监督”。
一是法制观念淡薄,难以抵御诱惑。
周学政说,由于教师身份的特殊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往往对教师资格达标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对教师和行管人员的思想、道德、纪律、法律的教育,致使一些教育工作者法律意识淡薄。从对教育系统近几年的职务犯罪案件分析情况看,具有特殊身份和权力的管理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犯罪活动,是这些案件的最显著的特征。如李彩红在担任新密市市直第一初级中学校长期间,在得知每年小金库都有结余的情况下,便让其单位的报账员(小金库保管员)将小金库中的60万元人民币分三次以其个人的名字存入银行,并用于其丈夫李某做生意周转和家里支出及相关债权债务的处理。此外还有财务人员挪用公款犯罪。如原城关镇教办会计李某,利用掌管教办资金的便利,私自将4.5万公款挪用,谋取私利。查处的9名犯罪人中有用受贿赃款购买住房,为自己享乐创造物质条件的;有追求高消费出入娱乐场所,沉迷于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的;有讲阔气大吃大喝,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的等等,完全将教书育人抛在了脑后。
二是内部监督制约不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教育系统在教学体制、人事安排、后勤管理,以及重大事件的处置等方面赋予了行政主要领导较多的决策权、管理权和处置权,致使权力过分集中而又缺乏必要的监督。从发案情况看,学校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虽然内有教代会、工会等组织,外部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但内部这些组织和部门都是在书记、校长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很难落实监督。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机制又鞭长莫及。部分学校干部管理体制滞后,一人多职现象普遍存在。新密一中工会主席陈中央一案就是典型的例子,陈中央升职后仍兼报账员,财务管理出现棚架,必将导致违规违法。此外,私设小金库现象比较严重。小金库的建立为学校领导的贪污、挪用创造了条件。
三是学校分级管理及多渠道、多方位的筹款方式为职务犯罪提供了机会。
周学政说,由于目前国家对教育管理实行分级管理的体制,即按行政体制划分,一级政府管理所辖区内的学校,县政府管理所属的一所高中和一所职高,其余中小学由所在乡镇政府管理。这样,对于一个乡镇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县教育部门只负责规划指导、项目报批。项目投资由谁搞,县教育部门无权做主,加之乡镇领导对学校管理失之于宽,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以及学校的各项管理监督跟不上,从而可能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导致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办学经费来源已从过去单一财政拨款转化为多渠道、多方位的筹款方式,而学校并没有随之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身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岗位的人员普遍是从骨干教师中选拔,上述几位校长都从事过一线的教育工作,但是当上校长后随着权力的不断增大,渐渐淡忘了教书育人的宗旨,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上,更是将法律置之度外,千方百计中饱私囊,在资金、人事、采购等重要环节随心所欲,独断专行。
四是作案手段隐蔽,方式多样化,涉案数额大。
周学政说,被查处的教育系统涉嫌职务犯罪者大都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为逃避侦查,往往在作案手段上下功夫,犯罪前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作案后又想方设法掩盖罪行。有少支多报,或虚开发票从中贪污的;有把应入正规账的收入、利润不入账,形成大量的账外资金,由个人侵吞,或“多人私分”;有同一费用重复报销的;也有的利用购买教辅资料和其他教学用品的机会捞取回扣、好处费的。涉案的金额越来越大,有个案向窝案发展的趋势,涉及人员也多是学校领导、财务人员和行政干部。
加大监督,从源头上遏制犯罪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校园职务犯罪,保证学校不受腐败侵袭,确保教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净化教育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新密市检察官郭艺辉认为,完善科学管理制度,是从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保障。
郭艺辉说,首先,教育系统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学校加强督察,建立领导干部廉洁档案,督促干部廉洁勤政,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制定一套包括学校财务,教育教学设备材料集中公开招标采购,教育人事调配,工程建设中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资金使用、合同重大变更等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制度。
其次,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重大基建项目负责人的审计工作,全面推行校务公开,自觉接受广大教职员工的监督,并健全轮岗制度,对热点、重点岗位要严格按照干部轮岗制度办,定期推动重点部门、岗位的轮职,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引进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校长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让廉洁奉公、勤奋敬业的教育工作者有奔头、有想头,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最后,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并将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纳入党委、人大的领导和监督之中,检察机关针对办理案件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行之有效的检察建议,督促发案单位建章堵漏,加强整改;将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体格局,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充分发挥社会各个层面的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增加教育行政工作透明度。
校园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课堂,校园氛围的优劣关系着孩子们健康发展的与否。推进廉政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防范腐败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预防校园职务犯罪,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记者 李 芳 本报通讯员 张胜利 唐 宁 韩 伟)
来源:《河南日报》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