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抓实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抓实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去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局)在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全面启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国家局党组将这项工作确定为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要求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从运行一年的情况看,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按照预定的目标稳步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试点先行、培训跟进,在实施之初打下良好基础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开展,源于局党组的自觉。2010年初,继郑筱萸、曹文庄案件后,本着对腐败问题“零容忍”的态度,驻国家局纪检组监察局又查处了个别直属单位的腐败案件,案件涉及7人,案值525万元,被社会称为食品药品监管的“第二次地震”。局党组分析认为,这些案件虽然涉案金额不大,但多发生在权力运行中的风险点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反腐倡廉工作,国家局决定在全局和直属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开好头,起好步,才能扎实做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局党组委托驻局纪检组监察局牵头进行调研并提出可行性方案。组局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向局党组提出了试点先行、培训跟进、分步实施的建议。
试点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2010年2月份,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开展了“廉洁从检”集中整改活动,要求中检所在整改活动中加入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内容,自查廉政风险点并制定防范措施。通过这一措施,该所有多人主动上交礼金计80万元。第二步,从3月份开始,选定有审评审批、认证发证等权力的7个单位和部门试点,在试点工作中,既有相对规范的标准,也鼓励自主创新模式。针对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驻局纪检组监察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培训一批骨干是做好这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工作基础。国家局确定各单位选派骨干、固定专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次开展专题培训和现场参观学习,请相关专家授课,请北京市局和国家局试点单位介绍经验和做法,就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各单位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学习培训。
6月29日,在全面总结归纳试点工作初步经验的基础上,局党组印发《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方案》,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努力使食品药品监管反腐倡廉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方案》对开展这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主要目的、工作目标、主要内容、组织领导、2010年至2012年工作安排、时间节点以及工作要求等作了详细的部署。至此,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全面铺开。
查找风险、“晒”出权力,在关键环节必须有所突破
查找廉政风险点是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环节。局党组提出,查不准风险是隐蔽了风险,查不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一定要在这个关键环节有所突破。
按照这一要求,全局上下用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查找风险点的工作。主要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和制度机制三方面着手,逐项工作、逐个环节、逐个岗位查找,突出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其他重要岗位。查找风险主要采取自己找、同志帮、领导提、集体定等多种方式。
为了保证风险点查准查实,要求因岗、因人而异,不能照抄照搬、千篇一律。对于查找岗位职责廉政风险,则提出了相对具体便于操作的要求:能够反映岗位职责中缺乏监督和制衡的个人自由裁量权情况;利用审核、审批、现场检查等时机扩大权力应用情况,等等。
许多单位在查找环节上,结合自身实际,摸索出自己独特的办法,效果明显。如,药品审评中心确立了以审评系列岗位为重点建立示范岗排查廉政风险的思路,明确风险分析的切入点和分析方法,统一尺度标准。药品认证中心的风险点查找经过两个回合的反复,每一道工作程序、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名工作人员相对的廉政风险点基本上被一一公开列出。中检所党委要求风险排查要做到“三全三准”,即:参加人员全、覆盖工作面全、涉及职责全;分析工作现状准、界定廉政风险准、制定防范措施准。所内一些部门在查找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过滤式筛查,经历了三上三下“三个回合”。全所共计查找个人风险点累计3634 个,部门廉政风险369个,制定个人防范措施3753条,部门防范措施366条。
从某种意义上看,查找风险点,无异于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晒”之于众,包括其中自由裁量权的活动范围和可以为自己带来方便的“潜规则”。通过查找风险点,局机关司局级干部和直属单位班子成员81人,共查找廉政风险点508个,其中,查找思想道德风险173个,岗位职责风险197个,制度机制风险138个。许多同志感言,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先总认为自己没有权力或权力不大,现在才发现,小小的一个风险点很有可能就是击垮自己的“蚁穴”。
按照这一要求,全局上下用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查找风险点的工作。主要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和制度机制三方面着手,逐项工作、逐个环节、逐个岗位查找,突出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其他重要岗位。查找风险主要采取自己找、同志帮、领导提、集体定等多种方式。
为了保证风险点查准查实,要求因岗、因人而异,不能照抄照搬、千篇一律。对于查找岗位职责廉政风险,则提出了相对具体便于操作的要求:能够反映岗位职责中缺乏监督和制衡的个人自由裁量权情况;利用审核、审批、现场检查等时机扩大权力应用情况,等等。
许多单位在查找环节上,结合自身实际,摸索出自己独特的办法,效果明显。如,药品审评中心确立了以审评系列岗位为重点建立示范岗排查廉政风险的思路,明确风险分析的切入点和分析方法,统一尺度标准。药品认证中心的风险点查找经过两个回合的反复,每一道工作程序、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名工作人员相对的廉政风险点基本上被一一公开列出。中检所党委要求风险排查要做到“三全三准”,即:参加人员全、覆盖工作面全、涉及职责全;分析工作现状准、界定廉政风险准、制定防范措施准。所内一些部门在查找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过滤式筛查,经历了三上三下“三个回合”。全所共计查找个人风险点累计3634 个,部门廉政风险369个,制定个人防范措施3753条,部门防范措施366条。
从某种意义上看,查找风险点,无异于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晒”之于众,包括其中自由裁量权的活动范围和可以为自己带来方便的“潜规则”。通过查找风险点,局机关司局级干部和直属单位班子成员81人,共查找廉政风险点508个,其中,查找思想道德风险173个,岗位职责风险197个,制度机制风险138个。许多同志感言,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先总认为自己没有权力或权力不大,现在才发现,小小的一个风险点很有可能就是击垮自己的“蚁穴”。
制定措施、督促检查,在任务落实上取得实在效果
与查找风险点相对应的是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寻求防控的办法。
初步统计,全局仅司局级干部这一层面,提出整改措施554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实际上是对原有措施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进一步打牢防控腐败的“防火墙”。
干部选拔任用、公费出国(境)等党风廉政建设的热点问题从制度上得到有效规范。国家局以党组名义制定下发了《局党组管理干部任职前人事司征求驻局纪检组监察局意见的暂行办法》,从程序上进一步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优化权力配置、落实权力公开方面有了进一步推进。每个人的权力和防控廉政风险的措施初步查找公开,权力进一步阳光、透明和公开化了,监督起来也容易了。药品安全监管司开发完成了药品安全监管行政审批信息系统,下发了“药品生产监管”和“药品经营监管”两个计划,强化监督和检查。国家药典会着手修订和规范“药典委员遴选工作方案”、“药典委员选举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措施,使原来“半遮半掩”的权力完全掀开了“面纱”。
审评审批、检验检测、认证检查等工作的制度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主要是工作流程程序更加严谨,责任更加鲜明,监督更加到位。如,中检所强化以责任为核心的检验流程管理,先期制定并正式颁布了《生物制品批签发流程管理》,将批签发工作分为5个环节、23个子环节以及咨询服务、监督检查两方面进行管理,并设置了22个关键控制点和13个责任人,突出了全程管理,做到环节和子环节、关键控制点、责任人“三明确”。
加强督促检查是保证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在各单位进行普遍自查的基础上,局党组对重点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并从12月开始,结合年底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对各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控工作进行集中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地促进了食品药品监管惩防体系的完善,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入落实,对干部职工是一次深刻、全面、直观的廉政教育,干部职工防止腐败的意识明显增强,履职尽责的主动性有所提高,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结合意识明显增强,作风有了明显转变;通过人人查找风险、人人公开风险、人人制定措施、人人参与监督的过程,在全局初步形成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良好局面,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初步统计,全局仅司局级干部这一层面,提出整改措施554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实际上是对原有措施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进一步打牢防控腐败的“防火墙”。
干部选拔任用、公费出国(境)等党风廉政建设的热点问题从制度上得到有效规范。国家局以党组名义制定下发了《局党组管理干部任职前人事司征求驻局纪检组监察局意见的暂行办法》,从程序上进一步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优化权力配置、落实权力公开方面有了进一步推进。每个人的权力和防控廉政风险的措施初步查找公开,权力进一步阳光、透明和公开化了,监督起来也容易了。药品安全监管司开发完成了药品安全监管行政审批信息系统,下发了“药品生产监管”和“药品经营监管”两个计划,强化监督和检查。国家药典会着手修订和规范“药典委员遴选工作方案”、“药典委员选举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措施,使原来“半遮半掩”的权力完全掀开了“面纱”。
审评审批、检验检测、认证检查等工作的制度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主要是工作流程程序更加严谨,责任更加鲜明,监督更加到位。如,中检所强化以责任为核心的检验流程管理,先期制定并正式颁布了《生物制品批签发流程管理》,将批签发工作分为5个环节、23个子环节以及咨询服务、监督检查两方面进行管理,并设置了22个关键控制点和13个责任人,突出了全程管理,做到环节和子环节、关键控制点、责任人“三明确”。
加强督促检查是保证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在各单位进行普遍自查的基础上,局党组对重点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并从12月开始,结合年底党风廉政建设检查,对各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控工作进行集中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地促进了食品药品监管惩防体系的完善,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入落实,对干部职工是一次深刻、全面、直观的廉政教育,干部职工防止腐败的意识明显增强,履职尽责的主动性有所提高,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结合意识明显增强,作风有了明显转变;通过人人查找风险、人人公开风险、人人制定措施、人人参与监督的过程,在全局初步形成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良好局面,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