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集中检查工作综述

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集中检查工作综述

    10月14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汇报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会上强调,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深入开展监督检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从今年4月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立至今,这项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尤其是9月中旬,领导小组组织10个检查组分赴全国20个省(区、市)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检查,对有关地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策部署总体情况,重点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中央检查组全体成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工作,恪尽职守、认真负责,雷厉风行、连续作战,为推动各地区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促进“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了贡献。
    肩负时代使命 突出现实需要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中央在深入分析世情、国情变化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落实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仅要靠各地区各部门统一思想、自觉行动,而且要靠及时有力的监督检查。为保证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监督检查,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4月,中央纪委牵头成立了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纪委、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意见》,明确了7个方面10项监督检查任务。5月20日,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6月至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领导小组组长何勇和领导小组其他同志先后到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发展改革委等7个部门和一些地方,就相关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其监督检查工作进行考察调研。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纲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不仅为科学引导各方面的行为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落实主题主线的要求提供了考核评价的标准。各地区是否落实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五个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否设置了与《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紧密衔接、协调一致的经济发展指标?
    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7月又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提出水利改革发展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当前,一些地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配套政策仍待落实、水利建设前期工作相对滞后、水利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任务艰巨。各地区落实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如何?加大水利投入和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展如何?
    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改善民生、尽快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现实需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有效手段。中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这个“十二五”期间的标志性民心工程如今开工情况怎样?是否能如期完成?
    为了解掌握上述工作的完成情况,9月6日,领导小组召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检查组动员培训会,对集中检查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要总体掌握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贯彻落实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策落实情况,特别关注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并要认真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把检查与调研工作相结合。
    力求第一手资料 确保客观公正
    第二检查组克服内蒙古秋季温差大、地区之间路途遥远等困难,吃苦耐劳,连续作战,共发现问题41个,提出整改措施35条;第五检查组在江西工作时,连续数日在37摄氏度高温下的防洪工程施工现场实地检查项目进展情况;第十检查组检查期间,正值陕西遭受50年一遇的连续强降雨袭击,检查组克服大雨带来的不便,冒雨冒险实地查看项目现场。
    ……
    9月13日起,10个中央检查组启程分赴20个省(区、市)开展为期半个月的集中检查。各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检查、填写检查表等方式,对有关地方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策部署总体情况,特别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
    此次检查活动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审计署等部门均选派了有专业优势和业务特长的工作骨干参与检查工作。
    “‘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8%,低于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那去年是什么情况?为什么没有实现‘双增长’?” 每到一站,检查组第一项任务就是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政策材料、问询应答,从“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指标、“十大政策导向”三个方面,对当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策部署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0个中央检查组致力于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此次检查发现并记录了222个项目存在的551个问题,主要集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民生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重视不够;加快水利改革中,资金投入压力较大,部分地区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落实,个别项目在审批及建设管理上不够规范;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同样存在地方资金配套、征地及个别项目审批程序及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各地区建设进展不平衡、保障性住房内部各类建设进度不平衡,后续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等等。检查组已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并向有关省(区、市)提出项目整改意见572条,向领导小组和中央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53条。
    所到之处,中央检查组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央精神,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刻认识、全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位,有力推动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工作扎实深入开展,维护了中央政令畅通;了解掌握了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亟待解决的一些政策性问题,为中央决策及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善于发现“亮点” 调研检查并重
    既要戴上施工帽跑现场,也要坐下来翻材料开讨论会,中央检查组在研究各地区制定的地方政策导向时,不忘捕捉其中的“亮点”。
    半个月的检查中,检查组发现了相关地区开展工作中的不少亮点和经验,如部分地区在加大水利投入上探索按土地出让收入的5%计提专项水利资金,与水利部签署了推进地区水利改革发展合作备忘录等;部分地区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实行“政企并力、建储并举、公廉并轨、廉租补行”的模式,充分利用地方媒体及公众舆论进行宣传和监督等;部分地区分解任务后,进一步将其纳入效能管理考核,确保责任落实,等等。
    检查结果显示,截至目前,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到改革开放的“五个坚持”的要求,已在各地区发展思路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得到初步落实;《纲要》中7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及其相应的24个主要指标,已基本衔接到各地区分解细化的经济发展指标中,有的省还针对当地实际,增加了主要指标项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等“十大政策导向”,已通过各地区政策和年度计划的制定,得到有效实施。
    各地区一方面注重将中央精神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情与时情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主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分解细化目标任务、精心编制本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制订工作方案、举办专题研讨班、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方法,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为保证用地,有的省制定政策,提出硬性要求,供地速度大大提高;多数地方能够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有的省财政比照中央补助标准对市县予以补助,有的省将中央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省级留用部分全部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还有的地方提高了土地出让收益提取比例;各地区各有“妙招”,提高公众对工程建设管理和项目质量安全情况的关注度;在保障性住房的准入到退出制度建设方面,各地区不断摸索,逐步走向成熟。截至9月底,各地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平均开工率在98%以上,部分地区已全面或超额完成开工任务。
    在10月14日召开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汇报会上,各检查组均就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策的情况进行了汇报交流,介绍了各地区在三项工作中的亮点及经验探索,梳理了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从检查组的专业角度提出了意见,并反馈了检查过程中地方对中央工作的有关建议。(本报记者 黄辉 曹溢 何韬 王彧)
 
    不断把监督检查工作引向深入
    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员
    本报开设的“抓督查 促转变——记者走基层”栏目,今天就要圆满结束了。一个多月来,该栏目以多种形式,突出报道了各地各部门特别是10个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检查组开展集中检查的情况。作为一次采访报道活动,“抓督查 促转变——记者走基层”已经结束,但是,作为一项紧迫的工作和长期的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仍很艰巨,需要我们进一步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不断把监督检查工作引向深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是严明政治纪律、保证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坚持关口前移、防范在先、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自今年4月这项工作全面部署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监督检查工作有力有序平稳推进,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但也要看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依然突出,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应对这些新变化新情况,关键是要把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落实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仅要靠各地区各部门统一思想、自觉行动,而且要靠及时有力的监督检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监督检查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涉及领域广,工作头绪多,时间跨度长,一方面,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严把政策落实关、资金管理关、项目实施关。要切实加强对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财政资金投向和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加强对项目规划、立项、审批、建设和质量等环节的检查,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工作实效。要在认真借鉴以往监督检查工作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使监督检查工作形式更灵活、方法更多样、成效更明显;通过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作用,提高监督检查工作专业化水平;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督检查效率、降低监督检查成本;通过拓宽渠道,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公信力。
    抓好督促整改,严格执行纪律。开展监督检查的目的在于查找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把督促整改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督促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切实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每个问题都整改到位、不留隐患。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认真总结经验,健全长效机制。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长远,抓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加强调查研究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完善政策措施上下功夫,为中央决策及有关地方、部门完善政策、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在推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制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层次问题,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强化日常监管上下功夫,推动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