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惩防体系建设为“两个率先”提供坚强有力政治保障
江苏省惩防体系建设为“两个率先”提供坚强有力政治保障
在江苏省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如期实现“第一个率先”,满怀信心朝“第二个率先”迈进时,全省各级纪检机关围绕这一工作大局,主动增强服务意识,用扎实有力的措施、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推进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中央纪委领导近年来对江苏反腐倡廉建设多次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江苏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做得好,特别是惩防体系建设力度大、工作实,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结合江苏省实际,科学构筑惩防体系基本框架
去年,江苏省委出台关于构建反腐倡廉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预防腐败工作机制、纠风工作长效机制、惩治腐败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工作考评办法等“5+1”文件,标志着惩防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在江苏构建起来。
体系的构建,首先离不开一把手带头执行。
在江苏,有这样的传统:凡是新老省委书记交接班,离任省委书记都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至关重要的课题,移交给下一任省委书记;同样,新任省委书记履职后,都要到省纪委监察厅考察调研,和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分析形势,共同商议反腐倡廉新举措。
2010年12月15日,甫一上任,省委书记罗志军即来到省纪委监察厅调研,对江苏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作为省委书记,代表省委常委会全体同志,向大家表态承诺: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自觉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旗帜鲜明反对腐败,欢迎大家监督。”在1月27日召开的全省学习贯彻《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电视电话会议上,面对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郑重承诺“从我做起”。
今年8月8日,正逢换届,江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弘强承诺:“纪委承担着实行党内监督、维护党的纪律的重任,省纪委常委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带头遵守、严格执行换届纪律,确保省市党委、纪委换届风清气正、顺利进行。”省委和省纪委严守和维护换届纪律的集体承诺,从源头保证了换届的严肃和公正。
构建框架的基石,则来自于突出重点领域,强化制度创新。
今年,江苏省公推票决产生无锡、南通、宿迁、连云港、常州、盐城6个省辖市9名党政正职人选,集中公推票选配7名省辖市纪委书记和8名组织部长,这样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是我省在构建惩防体系过程中,注重抓住薄弱环节建立制度,突出重点领域创新制度,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的六项做法之一。其他还包括加强纠风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加强教育制度建设、加强惩治制度建设、加强预防制度建设等。
“惩防体系建设的成效,取决于制度的制定,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在全国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罗志军表示,在构建体系的同时,江苏省尤其注重提高制度执行力,把反腐倡廉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今年春节前夕,南京市纪委监察局责成主管部门免去该市医疗保险结算管理中心主任王福华的职务,王福华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收受关系单位以过节慰问名义赠送的购物卡。此举对狠刹收送礼金、券卡的歪风,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节日期间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易发多发的实际,江苏连续10年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党员干部违规收送礼金礼券专项整治。今年两节共查办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案件47件,涉案金额127.9万元。其中组织处理12人,纪律处分12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
以惩防体系建设服务中心工作,执纪为民
清理和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撤销率达99.14%;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和停止194项……随着惩防体系完善,一个个民生利好消息也在不断传来。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对江苏2010年度调查结果表明,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满意度达73.07%,认为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消极腐败现象的遏制度达86.52%。
胡玉标在泗洪县跑水上运输,8月2日,他给接听政风热线的省交通厅厅长游庆仲打了个电话:1972年建的大柳巷船闸已成为当地水运发展的瓶颈。这个电话让扩建规划提前了10年,这是省纪委“政风热线”促成的民生实事之一。我省建立统一便捷的“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平台;开展村级“勤廉指数”测评,促进基层干部勤政廉政;每两年“万人评议省级机关作风”,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惩防体系以建设实效执纪为民,取信于民。
在关注民生,执纪为民的同时,江苏省惩防体系建设也注重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开发区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建设工程多、外资企业多、干部内外交往多,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监督,极易发生腐败问题。加强省级以上开发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文件规定,省级以上开发区设立党工委的,要设立纪工委,同时设立监察机构;纪检监察机构要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能,协助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江苏的迫切任务,同样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内容,江苏省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能。重点加强对我省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经济结构调整、规范节约用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政策措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此外,围绕保稳定促和谐加强监督检查,有效解决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物价稳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江苏省省属企业集中在金融、交通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经营业态和组织形式变化深刻,对企业负责人廉洁从业要求越来越高。“省属企业和省属金融机构及其下属单位要按照党章规定设置纪检机构,所在单位设立党委的,要设立纪委;建立党总支、党支部的,委员中要有纪检委员。”
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企业,纪律监督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工作成为惩防体系建设新领域。雨润集团、梦兰集团等237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已单独建立党的纪律监督组织,并通过区域联建、行业联建、挂靠组建或设立纪律监督指导员等方式,在1000多家非公企业开展了党的纪律监督工作,为非公企业广泛建起了“廉管家”。
改革创新成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动力源泉
“比过去的招投标方式有了很大进步,增加了透明度,提高了效率,预防腐败的效果明显。”荷兰国际新闻电视台记者玛莱雅在看完南京“e路阳光”网上招投标系统后说。
这样的创新,近年来在江苏省层出不穷。
今年的省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交流会,扬州市委全委会集体“问廉”县处级党政正职等23个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奖”项目受到表彰,这里也包括受到中外媒体采访团高度赞扬的“e路阳光”网上招投标平台。
江苏改革开放起步早,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对较多,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更易表现出来,惩防体系创新则在陆续填补和加强这些环节。
作为全国试点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三县之一,睢宁“县委书记权力清单”给县委书记框出了权力边线,明确其重点实施决策的动议权。重大事项则由县委集体决策,重大项目议决权交给政府常务会,防止县委书记“一言堂”、审批“一支笔”。重大事项决策时须经党组织提议、“两委”商议、督导员参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并公开决议情况、实施过程和结果,姜堰“五议三公开”给基层权力套上笼头。
在更高的层面上,创新将从偶发转入制度化。
突出项目驱动,把项目化管理模式引入反腐倡廉工作创新,构建项目化推进平台,细化目标责任,强化过程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每年推进一批项目,完成一批项目,启动一批项目,使单一创新项目向规范的工作品牌转变———惩防体系创新在我省将成为常态。
中纪委副书记、中纪委惩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玉赋评价江苏惩防体系建设“体现了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宏观战略与微观战术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专项工作与系统治理相结合,符合中央要求,紧扣江苏实际,富有创新精神”。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