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企老总的蜕变轨迹:腐败渗透到了每一个环节
一个国企老总的蜕变轨迹:腐败渗透到了每一个环节
提示核心
2010年9月14日,甘肃省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判处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窑煤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人志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以受贿罪判处李
人志之妻解亚玲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宣判后,李人志和解亚玲当庭没有提出上诉。
人志之妻解亚玲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宣判后,李人志和解亚玲当庭没有提出上诉。
经查,李人志利用职权单独或与妻子解亚玲疯狂敛财近2000万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查处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受贿数额最大的一起案件,受贿次数之多,单笔受贿数额之大,十分罕见。
权力,是李人志聚敛钱财最重要的条件。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蒋文兰在一次讲话中深刻指出:权力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先决条件,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2009年5月27日早晨。窑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人志(正厅级)被省纪委双规。经查,李人志在基建工程项目、物资设备采购、干部人事调整中,利用职权单独或与妻子解亚玲收受贿赂人民币584万元、欧元30万元、美元11万元,黄金6100多克、劳力士和欧米茄手表3块,合计人民币1105万元,另有921万元的个人财产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同年9月,李人志、解亚玲夫妇被检察机关逮捕起诉。
权力是李人志走向腐败的推手
检察机关调查显示,因其大搞腐败,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不良资产急剧增大,仅无效投资就增加2.14亿元,债务达15亿元。
李人志,1957年11月8日出生。先后在靖煤、华煤以及窑煤集团工作30余年。35岁任靖远矿务局计划处副处长,39岁任华亭矿区管委会副主任(副厅级),42岁任华煤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正厅级),48岁(2005年9月)调任窑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检察机关查实,李人志调任窑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后,为了摆脱总经理权责的限制和约束,以深化企业改革、提高运行效率为名,采取一系列措施,在短时间内就将公司决策、经营、用人权集于一身,形成一言堂的专制局面。他还通过修改董事会议事章程,将总经理部分职权划入董事会议事章程,增设资金结算中心,实行资金调度由董事长审批后执行的办法,架空总经理。在其任职期间,窑煤集团虽然每月召开资金平衡例会,制定货币资金收支计划,但李人志每月均有特批资金支出。他任职期间特批资金总额高达9.09亿元,占计划资金总额的16.5%。
在干部岗位调整上,李人志更是独断专行,排除异己。案发后,窑煤集团的干部群众普遍反映,李人志在窑煤集团想往哪投资就往哪投资,想让谁中标就让谁中标,想给谁付款就给谁付款,窑煤集团大小事宜基本由他一人决定,就连窑煤集团59周年厂庆纪念册、职工工牌都要由他指定熟人制作。
就这样,李人志在窑煤集团一步步构建起了自己的“权力王国”。
腐败渗透到了每一个环节
很多“落马”领导干部堕落的轨迹大都是先掌控大权,然后将贪污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李人志也不例外。
在窑煤集团,李人志被员工戏称为“出纳员、采购员、施工员”。2007年3月,窑煤集团一住宅小区窗户采购招标,造价280万元。当时有八家公司投标,李人志向其关系户闫某某透露了准备使用塑钢窗户的信息。结果在入围的三家公司中,只有闫的公司经营塑钢窗户,闫某某自然中标。事后闫送给李人志人民币5万元。2008年9月,窑煤集团安全监控系统招标前,李人志给招标领导小组成员说:“要重点考虑常州某企业,我要出差,你们决定就行了。”李人志走后,按招标程序,另外一家公司中标。李人志知道后大发雷霆,立即中断外出行程返回单位,推翻招标结果,擅自决定将标底3/4的设备由常州某企业供应安装,剩余1/4的设备由原中标企业供应安装。李人志借此收受常州某企业好处费10万元。
2007年底,李人志与平凉华亭做服装生意的老板徐某合谋,以机关干部统一着装、提升企业形象为借口,在未经招标、徐某没有服装加工能力的情况下,授意徐某先后两次从南方定做服装770套,徐某获利15万元。尝到甜头后,徐某暗自谋划,窑煤集团有一万多职工,服装利润十分丰厚,必须“锁定”李人志,于是先后4次送给李人志金条1根、金砖12块,价值159万余元。后徐某供述,“窑街煤电集团有一万多职工,每年都要做工作服,如果每年每人一套,做两次我就够本了(服装成本和行贿支出),做三次就赚回来了。”
至于为什么给李人志送黄金,徐某的回答更令人吃惊。他说,从一本书上看到,黄金可以让人的心里震撼,就认为送金条的效果比送现金的效果好。为了给李人志送黄金,徐某花费了20余年的积蓄。
据统计,李人志利用工程建设项目受贿9起,合计人民币583.53万元;利用设备采购受贿13起,合计人民币445.51万元。
大肆卖官是李人志受贿的另一条途径。 2009年3月,企业调整提拔中层干部80余名,李人志一次从中受贿77.5万余元。
窑煤集团动力公司工会主席、副书记(副处级)李岩海(涉嫌行贿被立案侦查)是企业的骨干,李人志先后两次与其谈话,明示动力公司书记病故,经理即将退休。但李岩海未理解暗示的目的,没有给李人志送钱,两次均未得到提拔。后经他人“点拨”,于2009年春节前以拜年为名给李人志送了20万元人民币,不久被提拔为动力公司经理(正处级)。
别人送钱不好意思拒绝
就在案发前一个月,李人志还在窑煤集团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上,亲自传达全省国有企业警示教育会议精神,并对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反腐倡廉提出要求。
李人志受贿的伎俩是:不了解、不可靠的轻易不收,既熟悉又可靠的主动出击。2006年7月,甘肃中煤机械公司经理叶某为顺利结清货款,送给李人志人民币30万元,李感觉此人不可靠,半月后将30万元退回。2006年5月,李人志将窑煤集团住宅小区外墙粉刷工程承包给熟人吴某,吴先后3次送给李人志人民币16万元。但李人志认为吴某获利高、出手太少,便将家中价值7万元的烟酒推销给吴某,然后以借为名向吴某索要人民币8万元。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检察机关审查阶段,李人志的妻子解亚玲对于丈夫贪污的事实非但没有感到惊慌,反而平静地表示,这些钱都是应该得的。她认为,李人志一次给私人老板包出去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工程,老板们反馈一些感谢费很正常。李人志自己也说:“拿私人老板的钱没有给企业增加负担和支出,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潜规则。
爱财、敛财、惜财
办案检察官用六个字评价李人志:爱财、敛财、惜财。
早在华煤集团时,李人志就开始倒腾生意,比如说倒几车煤卖出去、和别人合伙开矿购买股票等。知情人士透露,这里既有李人志本身经营有道的成分,也有公权私用的成分,总之他的官场生涯一直伴随着投资、赚钱的身影。到了窑煤集团后,为使自己收受的赃款“合法化”,他在外省购置了价值达1245万元的10处房产。
办案人员分析,李人志购买房产不仅仅是“洗钱”,在他眼里,购买房产其实也是一种投资,可以“钱生钱”。在审讯阶段,李人志还念念不忘自己的数套房产,常自言自语:我在青岛的房子绝对升值……
在案件审查即将终结阶段,李人志的妻子解亚玲也感叹:李人志疯了,到处跑着买房子。
然而,拥有千万家财的李人志在金钱的使用上,却极其苛刻,甚至“抠门”,李人志被双规当天,还穿着窑煤集团的工作服。
从2006年到2009年,李人志花费3年时间构建的权力王国,随着法槌的敲落,轰然倒塌。
甘肃省纪委相关负责人在谈到李人志案时说,李人志先后在靖煤、华煤、窑煤集团工作30多年,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企业老总,实属不易。但却在担任一把手的四年时间里,由一名党的高级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令人深思。
这位负责人说,在荣誉和地位面前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是李人志犯罪的内在动因。“按说,他应该珍惜荣誉,珍惜信任,更加努力地工作,但他却在各种荣誉的光环下,在职务升迁中逐渐迷失人生方向,在阿谀奉承中盲目自大、在吹捧引诱中追求物质刺激,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开始扭曲。李人志所谓的一些朋友、兄弟,大都是一些私营老板,其中一些人把与李人志的交往作为他们投机钻营、发家致富的途径,不择手段地拉拢腐蚀,而李人志则不能很好地把持自己,互相投桃报李,结果越陷越深,最终走向犯罪深渊。”
对话李人志:在错误的路上,你看不清脚下的路
李人志说,当人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时,他无法看清脚下的路到底有多滑。只有犯了错,回头看时,才知道该如何正确把握自己。
如果时间可以倒回,他最想干的事就是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从正厅级干部沦为阶下囚,李人志的堕落轨迹让人唏嘘。在武威市凉州区看守所,记者见到了李人志。
曾经是一流的电工
(个头不高、看起来很斯文这就是李人志。见到陌生人,这位曾经身居要职的国企领导眼神暗淡,隔着铁窗,他久久没有说话。)
记者:很多50岁以上的人都会对故乡有一种回忆和眷恋,对于山东老家的记忆深刻吗?
李人志:有的深刻,也有的记不清了。常记起的还是7岁左右的时候,那时很快乐,学习好,老师经常表扬,同学也爱和我玩。我16岁来到甘肃,是招工过来的。
记者:到甘肃的那段时间,你不是很富裕。
李人志:那段时间虽然不富裕,但是人积极向上。我一个月能领到40元左右的工资,日常开销基本够用。
记者:听人说,当年你干得很用心。
李人志:是的,当时我是电工。平时闲下来就看专业书,琢磨如何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当时,我是那批电工里能力一流的。
记者:这段经历对于一个厅级干部意味着什么?
李人志:从一个工人到企业领导,这是对我能力的肯定。我是一个不愿意服输的人,干任何事我不愿意落在人后。
记者:所以,无论是对企业还是自己,你都会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李人志:从华煤集团到窑煤集团,我确实有过规划。窑煤集团2005年由于设备故障影响生产的时间在2000小时左右,到了2007年,这一指标已经下降到不足100小时。在兰州安宁区我们为职工建了安居工程,在提高职工收入方面,我们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每年工资涨幅不能低于10%, 2008年职工工资涨幅30%。对个人来说,一步步走上企业主要领导岗位很不容易。
权力的漩涡
(采访期间,每每谈及窑煤集团时,李人志就会谈兴大增,可以看出,这个从工人一步步走到企业主要领导岗位的人,对于自己的过去相当眷恋。)
记者:你心里对一名好官的标准是什么?
李人志:一个要廉洁,另一个要有能力,要让单位有所发展。
记者:在单位上,你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
李人志:可以这么说,工作中看到有人办事效率低就忍不住要发火。
记者:这种严厉,可不可以看做是你权力的象征?
李人志:个人权力的成分有,但是还有对企业的责任感在里面。我如果不去操心企业,也没必要发那么大的火。
记者:假设,集团的其他领导受贿千万元,作为一位严厉的“一把手”,你会如何处理他?
李人志:从内心来讲,我会非常痛恨,同时限制他的权力。
记者:换成你自己呢?
李人志:唉……(他摇摇头,发出长长的一声叹息。)现在我说什么都是白搭,认识我的人反而越看不起我,说这个人说一套做一套。
钱不是越多越好
(只要谈及权力、谈及受贿,李人志的嘴角都会习惯性地上扬。荣于权力,毁于金钱,李人志对于权力和金钱之间的关系在“落马”之后,有了全新的认识。)
记者:第一次受贿的情景,还记得起来吗?
李人志:模糊了,想不起来。
记者:我想知道钱在你的生活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李人志:有人说我爱钱,我不这么认为。我对生活的要求不高,从不挥霍,吃穿也很简单。我长期管理企业,有投资的习惯,我在外省买了很多房子,这也是一种投资。案发前,其实我也没有详细统计过资产……纵使如此又能如何,到头来还不是一无所有。
记者:收取大量财物时,你害怕过吗?
李人志:心里肯定有过矛盾,但我非常钦佩有才华的人。和这些人打交道时,我对他们有好感、有信任感,本身的戒备心理会放松,他们送的钱我会收。单靠送钱办事的人,我打心眼里很鄙视,这些人送的钱能不收就不收,实在抹不开收下的,我心里也不舒服。
记者:可行贿者为了给你送礼,在挖空心思琢磨。一位行贿者说,为了给你送什么样的礼,他思考了很久,最后在一本书上,他看到黄金可以让人震撼,于是就给你送了黄金。
李人志:我真不知道他们琢磨这事,出事以后我也仔细想过这些事情,可能还是因为我是董事长,他们可以在我这里得到一定的好处,所以才送钱。
记者:你说过,拿私人的钱没有给企业造成损失,这种心态让你越走越深?
李人志:有这方面的影响。我打交道的很多人都是私人老板,他们在工程质量方面没有大的瑕疵,当时我觉得拿他们的钱是一种正常的人情往来,当次数越来越多时,警惕性也就越来越低。
记者:但是,作为一名厅级干部,这样做的后果你应该很清楚。
李人志:嗯,肯定知道。各种原因,走到了这一步,还是怪自己……
记者:如果时间可以倒回,你对金钱、权力的选择会有所改变吗?
李人志:对金钱的看法肯定会改变,挣的钱够用就行;对于权力,如果真心干事业,我觉得我还是会继续努力的。
记者:可正是你的权力,催生了你的腐败,继续拥有权力,你不怕再次陷入权钱交易的循环?
李人志:人在一条错误的路上走的时候,往往看不清脚下的路有多滑,只有犯了错,再回头看时,才能知道该如何把握好自己。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想我会约束好自己。真的,我现在很后悔,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而我却失去了自由,稳稳当当做一个正常人多好?
记者:在看守所过的是怎么样的日子?
李人志:说实话,和过去的生活落差太大。这种落差我想你们应该想象得到,这期间我痛苦、后悔过不止一个夜晚。我甚至想起中纪委曾经公布过一个账号,受贿所得如果上交,可以从轻处理……但一切都晚了。现在,我已经逐渐适应看守所的生活了,每天生活也有规律,闲下来就看看书、读读报纸。 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