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财政预算公开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何雨欣、雷敏、程群)温家宝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政府将“账单”充分晒在阳光下,接受老百姓的监督,才能真正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对政府预算公开进行了热议。
  三晒“账单”晒出财政预算公开大趋势
  每一个家庭都会有一本涉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家庭账单”,每一个国家都会有一本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账单”。2009年两会之后,我国“国家账单”首次以四张主要表格的形式“亮相”,迈出了推进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历史性一步。
  预算公开的步伐逐渐提速。2010年两会之后,“国家账单”的公开范围从四张表格增加至十二张表格,科目更加细化、解释更加翔实。共计有70多个中央部门首次在其门户网站晒出“账单”。
  2011年两会前夕,财政部要求基层财政部门加快晒出其专项支出“账单”,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陆续公布其“账单”。
  “晒国家账单、晒中央部门账单、晒基层专项支出账单。可以说,政府晒账单的良好氛围已经开始在全社会形成。”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说,财政预算公开是大趋势,是政府建立公共预算的必要步骤,这次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是一次突破,这代表着未来改革的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说,财政预算公开不仅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大进步,也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是从政府财权监督的角度来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
  “三公”信息缺失,“账单”应晒得更透
  “请客三桌,1269元”“购酒一瓶,88元”“信纸一本,1.5元”……去年3月,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在网上逐笔公开“账单”,在网上反响强烈。一位网友写下了这样的感言:期待更多的政府机构晒透“账单”。
  在刚刚公布的2011年国家财政预算报告中,我国将继续试编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将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这显示我国整个财政预算体系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但在预算报告中,目前老百姓高度关注的“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公务接待费”等信息仍难觅踪影。
  “我国财政预算公开的步伐需要再提速。”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北部湾银行党委书记汤世保说,我国的财政预算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政府如何下发资金,如何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论证和评估,这些都应该在预算报告中有所反映,这需要制度的保障,需要加快出台《预算法》。
  令人期待的是,财政部近日已出台政策,将公务车全部纳入预算决算管理。
  “这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艾洪德说,预算公开和其他改革一样要循序渐进,预算公开牵涉面广,涉及较多体制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另一方面讲,困难就是改革的方向,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解决。
  预算公开 “看得见”更要“看得懂”
  复杂的表格、晦涩的数据、名目繁多的科目……看财政预算报告,不仅让很多老百姓觉着费劲,一些人大代表也会觉得吃力。究竟如何实现在看得见预算报告的基础上,看得懂预算报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已经开始探索这一问题。
  刚刚闭幕的云南两会上,云南《阳光财政公民读本》以卡通读本的形式介绍了当地财政概况和重点支出情况。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央财政预算报告也不断以更详细的解释、更细化的科目呈现出来。
  “人大代表的职责是代表人民对政府行使监督权,所以首先应该让人大代表看懂财政预算报告,相关的培训应该大力推进,提高人大代表在这方面的素质,这也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的履行职责。” 周洪宇建议。
  “推进财政预算公开,让老百姓看得懂预算报告,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其中政府是核心,要加大宣讲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同时,还需要一些中介组织发挥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财政厅厅长苏道俨说。
  看得懂“账本”并不是财政预算公开的最终目的,而是建立在看得懂基础上对政府使用资金的监督。
  艾洪德说,在预算公开中,公众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受理机制要得到充分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从政府部门到公众再到政府部门的信息循环机制,有效提高政府预算公开的实际效果。
  “让老百姓真正了解自己缴的税是怎么花的,才能真正提高政府资金的监督力度和使用效率,同时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尊崇度。”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说。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