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群众工作,需要摆好新“拼图”

群众工作,需要摆好新“拼图”  


    “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说不到一起去。”面对新的时代条件,一些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感到: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会。本期“谈治论理”,特别约请了四个群众工作卓有成效的地方的领导干部,结合自身工作,谈一谈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群众工作有问题,是领导方式有问题
    河南三门峡市市委书记 李文慧
    网络时代,群众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些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意识不强、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够,与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问题说到底是领导方式问题。因此,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必须从转变领导方式开始。
    决策是领导干部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职能,然而,决策却不应是领导干部一个人的事。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抓工作时,必须多听听群众怎么看、怎么想,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对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事项,要缓出台或不出台,避免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
    民生连着民心,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最大的群众工作。只有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信息时代,要注重利用电子邮件、网上留言等形式,听群众诉求,顺百姓呼声。说到底,民生冷暖、民意诉求,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用心体会出来的。所以,领导干部更要密切联系群众。要根据网络时代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介,积极搭建密切联系群众的新平台。
    群众工作上,创新的空间很大。远程视频接访、网上群众诉求解决、社情民意调查等,都是新的技术手段在群众工作上的“实战”。而群众工作巡视、涉及群众利益案件调查督查、群众工作考核奖惩等,则是以现代管理科学和制度形式为基础的创新。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群众工作理念、经验、做法和效果,加强对群众工作的调查研究,也是对现代传播手段和传播工具的有效使用。相信只要领导干部不断转换思维、与时俱进,一定能把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做实、做好。
    (本报记者 曲昌荣整理)
    投入真情,必得真情回馈
    山西长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维卿
    新时期,处理好干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群众工作纷繁复杂、情态各异,要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信任、支持一定行不通。
    党员干部如何赢得群众的信任?首先,心里要装着群众,要对群众有真关切、动真感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对他们投之以真感情,他们也不会亏待你,必以真感情回馈你、信任你。感情融洽了,气顺了、话好说了,矛盾也好解决了。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做群众工作往往是事半功倍。
    赢得群众信任更要用心。新时期,群众工作有诸多新特点,群众利益、矛盾诉求各异,这都不是在办公室拍拍脑袋就能解决,心思不到是不行的。多往基层、群众中间跑跑,跑得多了,群众看你真心为他们,自然就信任你了。现在通讯条件好了,有手机、电话、网络,一些干部认为,不用到农家去也能做好群众工作。事实并非如此,通过手机、网络获得的民情、民意是经过“加工”的,不是一手的、可能有偏差。党员干部要腿脚勤快,多多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不仅要到条件好的地方去,更要到艰苦、困难的地方去,停下来、坐下来、住下来。这样,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近了,群众也就喜欢和你说真话了。
    当然,作为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光了解情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群众问题需要的是真本事,花拳绣腿坚决要不得。那样,老百姓不但不会信任,还会厌恶。提高解决群众问题能力,需要深入实际、与时俱进提高自身解决各方面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解决新时期群众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能力,这其中包括带领群众致富、化解矛盾纠纷等多方面综合能力。
    (本报记者 刘鑫焱整理)
    做群众工作,干部居于主动
    江西万年县县委书记 郑高清
    在群众工作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如今通讯先进了,干群联系却少了;交通发达了,干群距离却远了。要改变这样的局面,首要的一点就是,传统不能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把党的优良传统充分转化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强大支力。
    要做好群众工作,思想教育不能忘,深入基层不能忘。在思想上自觉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在实践中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感恩群众,才能促使干部群众的鱼水关系更加融洽、血肉联系更加紧密。
    群众满意不满意,还得看干部的工作实效,看群众得到的切身实惠。“发展是第一要务”,在群众工作中也是这样。一方面,要发展壮大经济;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但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把公共财政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
    做好群众工作,制度是根本。有了解决群众问题的制度,民心才稳,百姓才安。这就需要把握好事前预防、事中受理、事后处理三个环节,推动制度创新,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在群众工作中,干部居于主动地位。干部作风好了,政府公信力才能提升,群众满意度才能增强。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才能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严格依法行政和严肃责任追究,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开展工作,才能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震慑一批。
    只有坚持维护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才能解答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考题。
    (本报记者 任江华整理)
    想到前面,才能做到前面
    山东鱼台县县委书记 张晓玉
    做好群众工作,转变职能、服务群众是着眼点。群众总觉得,现在办事规矩多,要跑很多路、盖很多章,还免不了受很多气。政府是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改善服务应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2009年5月时,一个农民到鱼台的民生服务大厅办理孩子收养、落户手续,大厅内信访、民政、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很快就办妥。这个孩子已经收养了16年,因为没落户,上学、生活及心理都受到很大影响,问他为什么不早办,他说:一直觉得办手续麻烦,没想到现在办事这么方便,政府把事都想到群众前面了。正是要有“想到前面”的意识,才能更好地把为群众服务“做到前面”,也才能更好地密切干群、党群关系。
    当前情况下,群众利益诉求多样,要赢得民心,就要让群众有畅通的表达渠道。在我们每月的县委书记公开接访时,看到一些群众大老远跑过来,反映的是拖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有解决的老问题,心理很不是滋味。我们如果能多下去走走、变上访为下访,多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庄,协调化解矛盾纠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有更多表达诉求、反映情况的渠道,干群就会贴得更近。
    为群众解决难题,才真正谈得上回应民意、顺应民心。在群众工作中,抓好问题解决环节,也很关键。大部分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都不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关键是有没有解决的决心。一些人认为这些都是小事,其实不然。不是大事,群众也不会不惜路费、不怕麻烦来上访了。“群众利益无小事”,对每一个具体的群众而言,反映的就是100%的大事,必须认真对待,尽快解决。我们实行的“首问负责制”、“首办责任制”和“包案责任制”,就是要求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妥善办理。
    (马跃峰整理)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