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8成受访者认同官员“竞争上岗”

8成受访者认同官员“竞争上岗” 


  当前,部分地方党委换届工作正在展开,竞争上岗成为许多地方和部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形式,许多德才兼备的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和欢迎。
  方式受多方欢迎
  “您支持党政干部竞争上岗吗”,《人民论坛》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2.0%的受访者选择“支持”。由此可见,竞争上岗这一新的选人用人制度,已经得到大部分干部与公众的认同与支持。
  在针对党政干部的书面问卷中,“当条件符合时,您会参与竞争上岗吗”,选择“会”的受访官员达90.6%。可见,党政干部内部对竞争上岗这一机制充满信心,参与意愿非常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俊生指出,竞争上岗给符合资格要求的人员提供了平等竞争公职的机会,这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取向一致。相对于非竞争性选拔,竞争上岗为单位选人用人开凿了一个活水源头,为干部晋升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晓平说,他曾参与过中央一些部门的竞争上岗工作,深切体会了这项工作在实践当中的影响力到了什么程度。据他介绍,某部委处级干部竞争上岗,报名人数已经超过该部机关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干部,尤其是副司及处一级选拔,在一些部委已经成为主要的方式。可以想象,在目前晋升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主要激励手段的情况下,竞争上岗工作如此大面积的推广,对于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甚至对于政府工作效能已经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效果待检验
  虽然党政干部及网友对竞争上岗这一机制广泛认同,但对竞争上岗的实践效果评价却存在着差距。针对“您认为当前官员竞争上岗的实践效果如何”这一问题,网友和干部群体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网友选择“效果较差”的最多,占到了受访者的44.2%,只有19.6%的受访者选择了“效果明显,建立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激发干部激情”。
  与此相反的是,62.3%的干部群体却认为“效果明显”,选择“效果差”的只有12%。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有专家指出,竞争上岗施行以来,由于各地差异较大,全国并没有关于竞争上岗的统一细则,各地制定的竞选程序并不一致,也没有一个程序运作上的标准可以参考。因此,有的地方主观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官员的判断,让竞争上岗变成了形式主义,而有的地方却搞得有声有色。
  也有专家认为,网友之所以对竞争上岗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一方面说明目前竞争上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使其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说明民众对当前个别地方用人不正之风盛行的不满,以及对竞争上岗的期望过高,想通过竞争上岗打破多年来官员选拔过程中存在的所有弊病。事实证明,竞争上岗本身也有其局限性,不可能解决用人上的所有问题。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李克章指出,组织不够严密是竞争上岗不合理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歪曲了竞争上岗的真正含义,因此给群众留下了“竞争上岗不过如此”的负面印象。
  此外,由于竞争上岗是所有参与者同做一份试卷,同答一个问题,而不是着重考虑干部原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实绩,使得“埋头苦干、不善张扬的干部”往往因过于内敛、不善言辞选拔不出来。
  因此,竞争上岗机制作为一种新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在实际操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完善各个环节,使得竞争上岗落到实处。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傅兴国表示,公平性的重点是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然而,官场中潜规则的存在往往让事情变得扭曲,使得竞争上岗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杜绝官场潜规则是保证竞争上岗“阳光、公开、透明”的前提条件。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