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化装公款游”正成官场新时尚

“化装公款游”正成官场新时尚 

  2010年五六月期间,四川峨眉山市符溪镇人骆某、张某填写的《中国公民往来港澳地区申请审批表》,申请事由为“旅游”,政治面貌为“非党员”,工作单位为“个体户”或“无业”。经网友曝光后,峨眉山市监察局发布通报,称网友反映问题属实,并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理。其中,符溪镇党政主要领导受到党内警告处分(7月12日《华西都市报》)。
  花样百出的官样行为背后往往是纠结的现实。化装的目的是为了“低调”,“低调”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监督的眼睛。本来我们正走在阳光政府、透明行政的大路上,中央各部委也逐渐开始公开自己的财政预算与“三公”消费。但一方面是公开的大势,一方面又是化装、伪装的盛行,所谓阳光财政、透明政府,又何时能够实现呢?另外,公众希望看到的是监督方式的推陈出新,不是逃避监督方式的花样百出。官员逃避公共监督领域、逃避公众目光,怎么创新都无益于社会的良性运转与发展进步。
  对于这样的行为,当地政府的处理很像“罚酒三杯”。公款出游,在罪名上还存有许多争议,许多法学家认为公款出游可算作“贪污罪”。但即便公款出游不算“贪污罪”,公款出游也应当属于犯错的范畴。但是,对于这个好像既犯罪又犯错的问题,当地纪检部门只作出了“党内警告处分”、“诫勉谈话”、“书面检查”这样的处罚决定。如此轻描淡写的处罚,很像传说中的“罚酒三杯”,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警示作用。
  另外,峨眉山市符溪镇党政领导此行绝非是简单的公款出游。看一看他们的行程吧:香港会展中心、金紫荆广场、浅水湾、香港海洋公园、迪斯尼乐园、澳门妈阁庙、珠宝行、赌场。对此,当地纪检部门应该调查清楚,官员进了“珠宝行”与“赌场”之后,到底做了哪些事?得到了哪些实惠?赔了多少钱?这些问题,显然不是简单的公款游玩的问题了。
  警惕“化装公款游”成为官场新时尚。现在晒“三公消费”已经成了大势所趋,要尽量避免这个大势被“化装”这个小小的蠹虫所侵害。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三公消费”与财政透明的大堤也很有可能让“化装出游”这个小蚁穴毁掉。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