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经纬

关于“三公经费”的讨论

“这事儿管好了,绝大多数人都高兴!”
关于“三公经费”的讨论 
许雪毅 林晖 

 
  6日上午11点多,中国职工之家5楼。福建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已接近尾声,张昌平代表的一个话头又让会议室里热闹了起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顺应了强烈反对公款吃喝的民意。”张昌平说,“你看,我们对自己最亲密的人都说,少喝点酒,都没有说喝醉了再回来,是吧?每天不用应酬,能回家吃饭最好!”
  话一出口,代表们都笑了。
  “这事儿管好了,绝大多数人都高兴!”坐在张昌平对面的鲍绍坤代表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98个中央部门和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开了“三公经费”。张昌平认为可以更进一步:“有些接待不得不有,也是人之常情。可以先规定‘接待不准上白酒、不准上进口的酒’,这能把接待经费大幅度降低。”
  这个建议一提出来,立刻引发了代表们的“发散性思维”:
  “那酒厂不高兴了。”
  “茅台要大跌价了。”
  “这个东西本身就畸形。”
  “省里推广了公务消费卡,但没有全国一盘棋,杜绝不了这个现象。”
  “‘三公经费’把干部形象喝坏了,把身体喝坏了。”
  “也把家庭喝散了……”
  “审议已经结束了。”经过提醒,代表们才发现,该是散会的时候了。收拾东西走出会议室,几个基层代表有关“三公经费”的话题却还在继续。
  “作为农民,我们希望这种‘三公经费’减少,能把更多钱投入农村。”福建省福安市坂中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雷金梅代表说。
  “吃个几千元,看着真心疼。”福建省建阳市小湖镇马坑村党支部书记徐承云代表说,一些干部旅游和“考察”一趟就几万几十万元更可怕。
  “确实,比起吃喝,现在老百姓对公车和所谓的出国考察等意见更大。这一块浪费很大,而且考察往往没有什么结果出来。”福建南平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干部楷清海代表说。
  “应采取更严厉措施管一管……”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