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声音:让求真务实的干部吃香 让弄虚作假的干部“倒霉”
廉政声音:让求真务实的干部吃香 让弄虚作假的干部“倒霉”
■地方政府在舆情应对中,应重视由应对方式强硬、方式呆板等引发的舆论“次生灾害”。
——4月19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庞胡瑞指出,在“天价退草植树事件”中,山东青岛有关部门虽然做足了“不失语、不妄言”的最基本舆情应对动作,但仍有大量网民质疑青岛官方的回应。这种舆情“次生灾害”是由回应不够及时、应对方式呆板、回应态度多变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公开招聘,可以避免出现大量人情招聘和内定人选。
——4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认为,事业单位一直以来是块“灰色区域”,以前并无明文要求必须面向社会招聘,以至于出现大量人情招聘和内定人选。大力推行公开招聘,具有积极意义。
■长期在这个位置上不干事的,或者说干不出什么成绩的、老百姓不满意的干部,就要坚决拿掉。
——4月18日,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说,作风建设必须动真碰硬,抓重点、抓苗头、抓要害。
■让求真务实的干部吃香,让弄虚作假的干部“倒霉”。
——4月19日的《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认为,遏制造假之风、破解“真话困境”,需要领导干部带头讲真话,营造良好氛围;需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为党员干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创造条件;需要建立科学、准确评价政绩的考核体系,防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公务员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道德上。
——4月1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杨士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公务员无论玩忽职守还是以权谋私,都与其从政“为官”的职业道德缺失相关。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官德”上去了,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欢迎,才能让人民满意。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