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灌“紫藤花开”
用心浇灌“紫藤花开”
——记上海普陀紫藤苑党总支书记杨兆顺
“我们老家有句老话,锅不热,饼不靠,只要我们走近群众,贴近群众,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支持我们,配合我们,理解我们!”
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社区,是一个地处城乡结合部、弱势群体集中的特殊社区。因为一位热心肠基层干部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这个社区逐渐蜕变成了文明社区、平安小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和睦舒心。有了事,他们会像回娘家一样跑到居委会,来找他们的“好兄弟”——紫藤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兆顺。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紫藤苑小区建成于1998年,地处三区交界的城乡结合部。这里的居民,大多来自棚户区,弱势群体、特殊人群相对集中:2814户居民中,有60岁以上老人1432人,享受低保的357人,下待岗失业人员约700人,精神病患者86人,各类持证残疾人196人,受过行政拘留以上处罚人员332人,吸毒人员43人……小区建立之初,环境脏乱差,居民纠纷不断。
1999年9月,42岁的杨兆顺上任紫藤苑社区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面对还是毛坯房的办公室,他骑着三轮车找来旧材料,带领几名党员自己动手粉刷,被居民当成了装修工。
“我们身在最基层,党和政府的想法要落到实处,不能光靠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杨兆顺言出必行。
小区一些居民文化水平低、生活习惯差,将楼道、绿化带变成了杂物堆、垃圾山。杨兆顺一边宣传劝说,一边带头动手清理,这边清那边扔,一次次反复。居民们看在眼里,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渐渐少了。
小区门前的白丽路、银杏路,因为涉赌涉黄的棋牌室、发廊、浴室林立,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杨兆顺配合公安机关,带着社区近百名党员,挨家挨户劝说房东别做违法事,不要将门面出租给他人从事赌博、色情活动。取缔非法经营的门面之后,他又组织党员和居民志愿者成立治安巡逻队,防止出现反复,及时发现治安隐患,终于还给小区一个清净、安全的环境。
当好出气筒,敢于硬碰硬
社区居民家中老人过世,杨兆顺第一时间赶到,恭恭敬敬地送上花圈,面对遗像叫一声“阿伯阿娘”,拉着同龄人的手道一声“兄弟”……这些年,他不知用这样的举动,平复了多少居民的激动情绪,化解了多少矛盾冲突。
居民老陈酒后骑助动车冲进一条因台风暴雨积水的隧道溺亡,家人情绪激动地找有关部门“讨说法”。杨兆顺上门行礼,拉着死者哥哥的手说:“你的兄弟就是我的兄弟。你有难处就跟我说。”
一个困难户家里老人去世,要求给3000元补助,而按规定,这类补助费不能超过1500元。解释不通,家属赌气要把死人埋在小区花坛里。杨兆顺臂挽黑纱,来到死者家里陪着守灵,听意见,整整陪了3天。真诚换来理解,死者遗体顺利火化。
“我不认为党总支书记给死者磕头有失身份。这是释放善意,对逝者表示尊重。”杨兆顺说,“基层工作没有什么统一的模式,关键是以情动人,和群众融到一起。”
特殊人员集中的居民区,少不了碰到难事、怪事、急事。关键时刻,杨兆顺从不退缩。取下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手中的菜刀,收殓没有人愿意碰的特殊死者……这样的事,他没少做。
刑满释放人员老孙因为妻子离开,独自领着报不上户口的双胞胎女儿艰难生活,情绪暴烈,多次因斗殴被拘留。杨兆顺17次上门找他谈心,千方百计地帮他解决实际困难,跑镇政府、教育局、学校,还自掏腰包,让两个孩子有学可上。被感化的老孙后来成为社区保安员,当上楼组长,还成了普陀区公益劳动先进个人。
“居民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如意,总要有个地方宣泄,居委会就要当好出气筒。只要大家从这里出去时心情好了,我就开心。”杨兆顺说。
一片真诚,以心换心
在普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单少军看来,杨兆顺能当好“小巷总理”,关键是他心地善良,天生一副热心肠。紫藤苑居民家家户户的为难事,他都会放在心上,尽力帮忙。
杨兆顺心细如发,善动脑筋,总能为解决棘手问题想出好点子。小区里独居老人多,居委会希望为老人们做点事,却苦于经费不多。2001年春节,杨兆顺提议,居委会干部和小区居民各家烧一个拿手菜,一起和独居老人们吃顿年夜饭。这个“百家宴”演变成了紫藤苑延续十多年的“保留节目”。每年小年夜,东家端菜西家煲汤,大家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菜聊天。丰盛的年夜饭,热闹的气氛,让老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温暖、党和政府的关心。
紫藤苑居民苏北人多,杨兆顺平时走家串户,一口苏北话随意拉家常,让百姓乐意亲近。但真正打动百姓的,是他的一片真诚。“再难办的事,也当自家事;再难弄的人,也是家里人”,“‘边缘人群’更渴望赢得人的尊严”……这些,才是他可以调解百家矛盾、化解各种难题的“要诀”。 (记者 姜泓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