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陪风”说不
对“陪风”说不
刘建明
刘建明
前不久,一位领导率工作组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当得知这个单位要来人陪同时,当即表态:“不要来人陪,请他们按日常安排抓好工作,检查完后我再与他们交换意见。”闻听此言,禁不住为这位领导同志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敢于对陪风说“不”的做法叫好。
客观地讲,上级领导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出于尽快了解掌握实际情况的需要,有基层同志陪同介绍,很有必要,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地方却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将陪同等同于接待规格,将有没有人陪同、陪同人员的级别、人数的多少,作为衡量对领导检查是否重视的标准。于是乎,领导下基层常常是层层陪同,前呼后拥,陪者甚多。许多基层干部不仅陪检查、陪汇报、陪开会,而且还陪吃、陪喝、陪玩,看似热闹,实际上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其实,这种浩浩荡荡的“陪同”,往往不是上级领导希望见到的,对调查研究工作也是有弊无利。领导下基层的目的,本是了解真实情况,倾听基层呼声,掌握第一手材料。而在层层陪同的“大场面”里,地方领导就在当面,即便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基层同志也不便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结果导致上级领导难以听到真实的声音,下基层的效果也就难免大打折扣。进一步来说,这种陪风一旦盛行,不仅牵扯了各级精力,打乱了基层的工作秩序,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还会陪出慢节奏,陪出低效率,甚至陪坏党风政风,陪出腐败,致使一些干部不在为民办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反而热衷于迎来送往,专心于作秀粉饰,最终只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其危害可谓大矣!
那么,一些地方的陪风为什么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官气十足,喜欢摆架势、耍派头,认为只有基层层层陪同,方能显示出自己的威风、工作的重要。二是某些基层干部认识有误区,认为陪同人员少了,会显得对上级不尊重、不热情。还有少数人试图借陪同之机,同上级领导“混个脸熟”,搭上关系,以期陪出前程来。三是少数基层干部因本单位、本部门工作没有做好,担心露出破绽,只好以“陪”掩过,以“陪”饰非。
狠刹不正常的陪风,一方面需要上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下基层时带头轻车简从,努力培养务实作风。同时,对下级有意无意的层层陪同要坚决制止,果断说“不”。另一方面,要健全机制,加大监督力度,鼓励检举揭发滥“陪”之风,一经查实,舆论媒体要及时公开曝光,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真正让那些以“陪”谋官、以“陪”掩过者无处遁形。
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