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记者何事”是对舆论监督的粗暴拒绝
“关记者何事”是对舆论监督的粗暴拒绝
张玉胜
教师在编不在职,拿着财政薪水,却在从事第二职业;校长放任教师停薪留职,隐瞒不报,截留教师工资作学校收入,或中饱私囊;教育局默许学校行为,或参与联合吃财政空饷。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纪委查处的一份多达109人的吃空饷名单引起公众的持续关注。然而,零陵区教育局长面对媒体时竟称:“空饷吃的是地方财政,关你记者什么事。”(据2月15日《新民晚报》)其神气与语气中流露出的不耐烦、不情愿,折射出一些官员对舆论监督的不屑与拒绝。
“关你何事”往往是一些人对他人过问某事的最简单、最干脆,也是最粗暴、最不讲理的拒绝方式。仔细分析零陵区教育局长的“拒访”理由,人们不难读出其背后的“潜台词”:一是“空饷吃的是地方财政”,是我们自己的“内部事”,既不是国家财政,也不影响你记者的饭碗,记者采访纯属多管闲事;二是“吃空饷”的事多了,其他单位吃空饷你记者敢管吗?不查他们专查我们是“柿子专拣软的捏”。
“吃空饷”究竟关不关记者的事,答案不言自明。说到记者的职责,人们总是很自然地引用美国新闻巨擘普利策的那句名言:“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新闻记者采访权是人民和法律赋予的一种社会公共权利,凡是有损正义和有悖公平的人和事,记者都有权过问、监督。
新闻出版总署在2009年换发的新版记者证“注意事项”一页,专门增加“各级人民政府应为持本证进行采访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便利和必要保障”的内容,就是为了适应国家近年来对新闻工作更加公开、更加透明的要求,确保新闻机构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的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新闻出版总署负责人就此曾明确指出:“没有正当理由,公职人员不得拒绝采访。”
应该说,近年来,新闻记者在反映社情民意、维护公平正义方面功不可没。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有中央领导“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的要求作后盾,但拒绝采访、打压记者,甚至报复伤人的事件仍时有发生,总有一些不明智的官员对舆论监督心存芥蒂、本能反感。
就该事件而言,对吃地方财政的空饷是不是有错,记者对此能不能过问,身为区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官员,应该心知肚明。“关记者何事”是其拒绝舆论监督心理的自然流露。看来对这位教育局长不但要实施普法教育,还很有必要对其进行舆论监督的补课。
“关你何事”往往是一些人对他人过问某事的最简单、最干脆,也是最粗暴、最不讲理的拒绝方式。仔细分析零陵区教育局长的“拒访”理由,人们不难读出其背后的“潜台词”:一是“空饷吃的是地方财政”,是我们自己的“内部事”,既不是国家财政,也不影响你记者的饭碗,记者采访纯属多管闲事;二是“吃空饷”的事多了,其他单位吃空饷你记者敢管吗?不查他们专查我们是“柿子专拣软的捏”。
“吃空饷”究竟关不关记者的事,答案不言自明。说到记者的职责,人们总是很自然地引用美国新闻巨擘普利策的那句名言:“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新闻记者采访权是人民和法律赋予的一种社会公共权利,凡是有损正义和有悖公平的人和事,记者都有权过问、监督。
新闻出版总署在2009年换发的新版记者证“注意事项”一页,专门增加“各级人民政府应为持本证进行采访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便利和必要保障”的内容,就是为了适应国家近年来对新闻工作更加公开、更加透明的要求,确保新闻机构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的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新闻出版总署负责人就此曾明确指出:“没有正当理由,公职人员不得拒绝采访。”
应该说,近年来,新闻记者在反映社情民意、维护公平正义方面功不可没。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有中央领导“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的要求作后盾,但拒绝采访、打压记者,甚至报复伤人的事件仍时有发生,总有一些不明智的官员对舆论监督心存芥蒂、本能反感。
就该事件而言,对吃地方财政的空饷是不是有错,记者对此能不能过问,身为区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官员,应该心知肚明。“关记者何事”是其拒绝舆论监督心理的自然流露。看来对这位教育局长不但要实施普法教育,还很有必要对其进行舆论监督的补课。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