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多学学温总理与网民真情互动的“三字经”
应多学学温总理与网民真情互动的“三字经”
2月27日上午9时许,温家宝总理应约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亿万网民在线交流。这已经是温总理第三次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在并不短暂的两个小时零三分的交流时间里,总理回答了众多网民现场提出来的许多问题,带给网民的是他一以贯之的坦诚、质朴和实在的工作作风,从国家大政方针到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都一一涉及,总理的务实爱民风范再一次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传播和传达到了亿万网民心间。笔者以为,在这令人难忘的网络在互交流互动中,我们不妨用“三个字”来表达总理的举动和折射出来的情怀。
一个字是“亲”。无论是2009年两会前的首次互动,还是2010年以及今年的第三次“来到网民中间”,带给亿万网民的总是平易近人、彼此间毫无距离的感觉。这种感觉来源于总理的“真心、真意和真情”,他和网民交流过程中不是像个别官员那样“端着架子”说话,而是将自己当成普通一员、网民的贴心朋友的身份来交流的,这是让网民感到可亲的前提,也是一种宝贵的政治品格。
第二个字是“实”。总理与网民互动对问题从不遮遮掩掩。网民的提问也很“尖锐”,既有前一段时间的“拉闸限电”等不良现象,也有大学生对就业难问题的发问,又有直接触及政府建设的“腐败”问题的纠治。这些“敏感”的问题,得到的是总理“毫不回避”地坦诚以对。说明总理看问题、解决问题是从“实”处着手的。这也正是解决任何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大民生问题的前提。
第三字是“准”。“准”字体现在一个2小时的互动,全部是直接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时间如此紧凑,如此直指民意焦虑。诸如物价问题、房价居高不下和调控问题,被总理大段阐述,一方面说明这正是民生的痛处,另一方面又说明总理深悉民生的痛楚也恰在此。再有总理着重又明晰地谈到流浪儿童的救助、社会保障、工人工资以及收入分配等重大问题。这不仅关系民生福祉,也与政府执政理念吻合。所以,这个“准”字体现的同样令人欣慰。
当然,用“三字经”来概括总理和网民的此次在线交流,是远远无法完全概括的。但窥一斑而知全豹,总理的工作作风和方式是对各级官员今后如何开展网络问政的直接指引,这种方式也必将是今后政府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汇集民意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总理的与网民在线交流,不仅与政府贴近民生、执政为民的品格相契合,也与两会开放、文明和民主的政治氛围遥相呼应。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