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让人民监督政府,反腐方能知难而进

让人民监督政府,反腐方能知难而进 


    “建设廉洁的政府是一项持久而又紧迫的任务,是人民的殷切期望。”
    “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
    3月15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文中话语铿锵,让人们看到了有效治理腐败的希望。
    而在前一天,温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也指出:“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要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消除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不论是官方文件,还是即席而谈,都透出中国总理对腐败的忧虑,对建设廉洁政府的决心。
    腐败之所以是最大的危险,是因为一些官员以权谋私,脱离群众。如果对这种腐败现象熟视无睹,任其滋生蔓延,党和政府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丧失执政的基础。
    对于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是有信心的,完全有能力切除腐败这一毒瘤,永葆自身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已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制定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一反腐败国家战略,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方面进行总体布局,整体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同时,针对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严惩腐败行为。
    在看到反腐败已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反腐败是艰难的,但依靠人民群众就不难。反腐败知难而进的一大法宝,就是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群众不仅是一些官员以权谋私、渎职侵权的受害者,也是官员是否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监督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违纪违法犯罪行为,都在众目睽睽之下难以逃脱。“天价烟局长”、“日记门局长”,不正是在网民穷追猛打下而被绳之以法的吗?所以,在反腐败的制度设计上,必须把人民监督作为一个必经程序,一种必需的过滤器、安全阀。比如,公开政府信息,让群众明明白白,使政府官员不敢公然不作为或乱作为;鼓励群众举报,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让群众参与政府决策,保证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防止出现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反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要想使反腐败取得实效,使政府官员都能“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不出现人亡政息的可怕局面,根本的道路,就是实行民主,让人民来批评和监督政府。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