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究竟应该怎么改?
公车改革究竟应该怎么改?
陈健敏
陈健敏
国务院25日召开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再次强调,要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抓紧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车管理使用改革,今年拿出改革方案,在一些部门试行。(03月26日 新京报)
那么公车改革究竟应该怎么改呢?虽然多年来,我国各地也在探索各种改革方案,比如公车货币化,给领导干部按职务高低、工作繁简发放一定的交通补贴;或公车集中管理组建出租车队等等。但都由于在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而难以推广,进展有限。
比如废止公车制度而改为发放车贴,将“公”与“私”模糊起来,损公肥私同样难以避免,以致民众难以接受。而且车贴标准也难确定,干部交通补贴费该给多少,这个额度不易掌握,高了群众有意见,低了干部不乐意,标准不当又会影响公务员内部的工作积极性。
而公车集中管理组建出租车队吧,由于难以摆脱机关领导的影响,开始还好一点,但是时间一长,车队要面对的是平衡领导和管理领导等问题,管好谈何容易?
因此要想在公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务必调整思路,另寻良策才行。就笔者看来,更具普遍性推行意义的公车改革方案或许是:以省市为单位,组建隶属于国资部门,并归中央总公司指导,相对独立于地方政府,部门机关的国有连锁租车公司,实行公务用车按需使用后报销制(而不是发给交通补贴,自行租车):
政府官员需要公务用车时,可向国有租车公司租车出行,事后再向财政部门报销。其中关键之一是,报销发票须是,车子牌照,车辆行驶时间里程等打印清楚的新式发票(据说类似发票已在杭州等地实行过了),同时申请报销官员需填写公车出行相关说明书(如从那里出发,到那里,执行什么公务等等),财政部门须对相关公务活动情况等对照核查后确认核实的,才予报销。凡属私人用途的,则应该由其本人自行负责车费。同时审计,纪委部门也要对其定期检查,抽查,以减少弄虚作假,用公费来支付私人用车费用等等问题。同时最好是在网上公开展示,以便民众监督。
而这样的好处是:将来车辆由租车公司按规定按需要集中公开招标采购,使用,有助于减少部分官员,机关部门的超标配车问题;而车辆,司机归出租公司管理,燃油费,维修费等也由驾驶员自行负责后,就可减少基层政府机关官员对公车运营的干涉,减少公车私用,多报燃油费,维修费等相关财政浪费现象。而各政府单位通过向租车公司转让现有公车而能回笼部分资金用于其他急需公共开支。而若只是组建机关出租车队,就难有这么多好处了。而通过组建国有连锁租车公司来优先向官员提供公务用车服务,也比通过一般社会途径租车,可能更为方便,安全一些,更容易保证公务出行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方便对公务出行,报销实际情况进行统一监管。 那么这样政府等只需按需支出租车费用,不必负担公车配置,驾驶人员,车辆维修等等方面的支出,不但管理简便,也能比以前大大降低相关支出费用了;同时这样也没有了上述如何发放交通补贴方面的麻烦;行政官员执行公务时,仍有公费负担的车辆可坐而减少改革阻力。那么或许就容易普遍推行,减轻各级政府财政压力,得到及省下钱来用于其他重要方面如教育,社保等的开支了。
来源:求是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