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要政绩怎能不择手段?

要政绩怎能不择手段? 


  3月20日,安徽省政府通报巢湖和县如山湖城违法用地一案查处结果,当地13名官员被处分。
  然而,谁能想到,在这之前,号称总投资60亿元的碧桂园如山湖城项目曾是当地官员招商引资的骄傲,也曾打着“像买白菜一样买别墅”的旗号强势席卷南京,创下佳绩。而如今,只要提到“碧桂园”三个字,当地官员恨不得立刻抽身逃离。从引以为傲到抽身逃离,我们从中读出了当地官员为追求政绩不择手段而付出的惨痛代价。
  我们国家对于领导干部的考核是在“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德”和“绩”。“德”在“绩”的前面,不是表明德比绩更为重要,而是表明“德”是“绩”的前提,所有的一切政绩的取得都必须建立在“德”的基础之上,以“德”谋“绩”。我们看到,和县政府解释说,之所以不顾国家禁令,违规审批、开发土地,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把经济发展上去。石杨镇党委书记、镇长李自祥在接受《江苏经济报》采访时也说,整个如山湖城项目将给带来超过10个亿的税收,将对和山的发展提供巨大动力。经济发展上去了是好事,可是不择手段地发展经济背后却是隐藏着当地官员对政绩的片面追求。取得政绩的最大得利者无疑是当地官员,而受害者却是众多老百姓。据调查,因碧桂园项目被强征土地农民,有的只拿到了4万元的赔偿,只能靠外出打工勉强度日。
  对此次违法征地供地,和县一位官员称:“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从上到下,领导一直要求任何事情要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然而,创新不是不择手段,更不是对国家法律、政策的歪曲理解。这种为了出政绩不择手段的行为,不仅给地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最为群众所诟病,遏制这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已成政府自身建设的当务之急。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遏制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使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