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群众为何“聚焦”公车治理

群众为何“聚焦”公车治理  

 
  公车问题牵涉面大,渊源较深,情况复杂,不是单靠一腔热血满腹豪情就能解决得好的,就目前稳妥可行的办法来说,还是要先治理,逐步探索推进制度改革,所以,中央提出今年开展专项治理,符合实际,但重要的是要开展一场严厉的治理。
  多年来,公车治理其实一直没有停止,但群众并没有看到期待的结果,公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违纪违规现象反呈蔓延之势,在这种情况下,群众有理由提出疑问:究竟是治理还是不理?是规范还是犯规?是解决问题还是糊弄群众?
  群众不可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按级别配备公车,群众心里十分清楚,虽怀疑惑,但并未形成问题的焦点。有公车不怕,怕的是配备使用管理不规范;出现不规范现象也不怕,怕的是拿治理做样子试图掩人耳目,给“犯规”穿上“规范”的外衣,一次次、一年年地保护下来……这些现象,反而会形成问题的焦点,令群众备加反感。
  所以,群众期待的是严厉的而不是温和的治理,公车配备使用管理也好,举办庆典、研讨会、论坛也好,甚至发放津、补贴也好,低价购房也好,让规范的大大方方摆在明处,让不规范的无处生存。不要低估群众的智商和胸怀,该理解的群众一定会理解,不该理解的遮也遮不住群众的眼睛,堵也堵不住群众的意见。
  治理不能“心太软”,不能讲情面,迁就了一方,必然伤害另一方,岂能让作为社会主体的通情达理以致谦卑忍让的老百姓一次次凉了心,冷了希望?如果那样,老百姓还能相信什么?
  群众希望用严厉的治理彰显制度的严肃性。对于公车配备使用管理等的违纪违规现象,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少搞“例外”,少制造借口,切实使制度发挥作用,重塑社会信心。
  群众希望用严厉的治理为改革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这次公车治理的落脚点是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为下一步公车制度改革奠定基础,所以只有严厉的清理规范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本已变得摇摆不定,不该儿戏的儿戏了,不该变通的变通了,一些原则变软了,一些底线后退了,许多事情变得无所谓了,但是,能不能通过一场严厉的治理,让人们知道和切实感受到,毕竟还有些事情是严肃的、不容儿戏的,群众期待着。(杨芳) 
 
来源: 新华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