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中央部门拒晒“账单”,就是一种“懒政”
近七成中央部门拒晒“账单”,就是一种“懒政”
丛晓波
丛晓波
国务院常务会议曾要求,在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央财政决算后,中央部门要公开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离国务院规定的时限已过去半个月有余,但近7成需要公布“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至今仍未晒出“账单”。(中新社北京7月18日电)
国务院要求公布“三公经费”,充满了自觉接受民众监督的诚意和责任。作为直属国务院的中央部门,理当积极支持响应国务院这一英明决策,争当先锋。这不仅仅是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有利于推动自上而下的公布风潮。毕竟,当公布“三公经费”成为一种行政常态,打造廉洁高效政府,也就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事实也充分证明,那些敢于率先公开账本的部门,无论其公布“质量”如何,都会得到民众的理解和宽容。
但遗憾的是,能在规定时期内公布“三公经费”的部门,只有三成多。这恰恰佐证了,民间对于三公经费背后猫腻的猜疑,存在合理性。那些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公布的部门,说得直接一些,就是没有把国务院的要求放在眼中。这种底气,源于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官本位意识和权力心态。其对外推出的任何理由,都经不起推敲。部门一年派多少人出国,购置多少辆公务车,安排多少公务接待,即使不能精确到个位数,但大体上总有个数。哪怕报低不报高,也算是一种诚意。但为何一直拖拖拉拉,瞒而不报。
除了态度问题外,其深层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两点:第一,于一些部门而言,“三公经费”的内涵和外延,可谓浩瀚无边,充满微妙。或许,很多平时不好处理的账目,都可以嫁接到“三公经费”里去。这样一来,这个数字就可大可小,可肥可瘦。究竟对外公开哪一个,有关部门还在徘徊,毕竟,一旦公布出去,高了会引起注意,低了又影响一些既得利益。实在是不好下决心。第二,一些部门在等待、观望兄弟部门的公布情况,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一来,你观望我,我观望你,你不公布,我也不公布,最终形成大家都不公布的沉默格局。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近7成中央部门没有按期公布“三公经费”,既是在跟国务院唱反调,也是在挑战民间诉求,说是一种懒政毫不为过,也折射出有关部门现代执政素养的缺失。目前而言,舆情的质疑和批评,对于那些脸皮厚实的部门而言,起到的督促作用寥寥无几。最切实有效的做法就是,国务院要拿出一套严格的问责措施,让有关部门向民众道歉,向政府检讨。
来源:求是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