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隐性旅游潜于水下
还有多少隐性旅游潜于水下
张瑜
张瑜
网友爆料,四川峨眉山市符溪镇多名干部五六月份伪造身份公款赴港澳旅游,审批表上,政治面貌填的是非党员,工作单位填的是个体户或是无业。该市的处理决定是,给予符溪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党内警告处分,对涉及的符溪镇相关人员诫勉谈话。
公款,旅游。百度一下,相关新闻和评论多达937000条;而像符溪镇这些干部“化装”去旅游的,当属全国“独一份”。
几名镇干部,何以有胆量搞出如此有“创意”的公款旅游?很明显,在出发前他们自认为这事仅你知我知,若不是网友爆料,很可能被时间所淹没。而当大家都知道时,“不痛不痒”的处理也影响不了什么。由此,有网友不禁发出疑问,除了“化装”旅游,潜于水下的开会、考察等隐性旅游还有多少?
符溪事件是公款旅游屡禁不止的一个典型样本,它在同一个逻辑下周而复始地循环:公款旅游,被曝光,遭舆论谴责,轻描淡写地处理。在公务考察等合规行为之下夹杂着违规动作,而相关部门对这样潜规则的容忍,自然会让一些人敢于无所顾忌地消费公款。
倘若以类似醉驾之刑用于某些违纪的人,公款旅游风险成本无形中放大了许多;如此,一些人在决定恣意游玩前可能就得考虑考虑了。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