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标尺是否管用关键看执行
“官德”标尺是否管用关键看执行
特约评论员 巴山泥
特约评论员 巴山泥
据7月29日《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日前发出《关于在市县领导班子换届中开展干部德的专项考评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换届考察中深入开展德的专项考评工作。
在省市县乡集中换届进行时,出台全省性的“官德”考评规定,这在全国还是第一次。再一次体现广东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改革创新精神,让人欣喜,值得期待!
“官德彰,则气正风清;官德失,则腐败滋生;官德正,则民心安;官德毁,则民心失”。广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在大力宣扬提倡,江门等积极探索,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全省市县领导班子选拔,出台专门的“官德”考评规范,实施六项测评,彰显“五德”导向。既是贯彻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有益探索,对选准配强县市领导班子,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医治干部的“官德缺失”病,均具积极意义。
这无疑是给“官德”制作了一把量化标尺。从报道看,此“官德”标尺刻度清晰,要求明细,六项测评涵盖面广,正、反向测评相结合。并将采用个别谈话、专项调查、民主测评、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侧面考评。从此,广东将告别考“德”仅凭印象、无法量化的历史。
然而,到底这把辛辛苦苦制作的“官德”标尺是否管用,关键还要看如何执行。执行力是制度的生命力。“天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是否管用,就要看制度面前有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有没有例外。所以制作好“官德”标尺,只是“以德为先”选人的良好开端。要让“官德”标尺显威力,还需下好“四功夫”。
一是各级领导“学”的功夫。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标尺刻度内容,要心中认同,并内化为行动力量,自觉以之衡量自己言行,“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使自身品德不断与标尺刻度趋同靠近。
二是组工干部“用”的功夫。要真正将标尺用起来,切不能仅限于将其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放在台上,要广泛用起来,严格对干部的“德”进行量化考核。绝不能此时用、彼时不用,一般干部普遍使用,有背景的特殊干部选择使用或干脆不用。要一视同仁,坚持所有干部一把尺。尤其关键的是,量出来的结果一定要派上用场,确实“优秀”、“良好”的,该提拔就提拔;确有问题的,该诫勉的就诫勉,该调整的就调整。
三是纪检监察机关“查”的功夫。“官德”考评实施中,组织部门、纪检机关要及时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对考评中发现的严重问题,要深查到底,绝不姑息、决不迁就、决不搞“下不为例”,凸显“官德”考核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四是新闻媒体“宣”的功夫。各级各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氛围,推进“官德”考评量化。同时,要及时报道“德”不彰被调整、处理、查办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形成鲜明的“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
来源: 新华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