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领导干部要不务虚名

 
领导干部要不务虚名 

  日前,新任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面对全市领导干部坦言,今后要带动全体领导干部热爱学习,抓好廉政,不务虚名。继续发扬佛山改革创新、少说多做的传统,把工作做得更好。(8月6日《广州日报》)
  据悉,这位年仅46岁,就任佛山市长刚好一年就升任市委书记,有“务实、高效、雷厉风行的新锐官员”之誉的李贻伟,向来开会脱稿讲话,“无空话,都点中要害”,精短有力,常常引来阵阵掌声,少说多做赢得良好口碑。
  看来,“少说多做,不务虚名”,不仅是李贻伟这位领导干部极力提倡的,而且是认真践行的。
  前不久,中央专门出台《办法》严管市、州、盟“一把手”。笔者以为,新时期,要引领干群真抓实干,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深入推进幸福社会建设,领导干部不务虚名,尤显紧迫和必要。
  不务虚名,从理念上看,要强化宗旨,端正事业观、政绩观。“务虚名、图虚功”,表现在工作作风,根子却在头脑中。其实质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指导工作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上出现了偏差。这就势必导致工作目的的扭曲和工作方法的变形,必然会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为了捞取自己的“政绩”、“声誉”、“威望”,习惯于喊口号、说空话、套话、假话,做表面文章、展花拳绣腿。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路边工程,劳命丧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所以,要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想问题、做决策、抓落实,都要围绕群众的切身利益来进行。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
  不务虚名,从行动上看,要少说多做,讲真话、干实事。坚持实事求是,不务虚名,就得讲真话、干实事。毛泽东提倡“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邓小平指出:“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江泽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本本主义;胡锦涛要求讲真话、报实情,反对弄虚作假。深刻领会几代领导人的谆谆教诲,做到不务虚名,须强化“三要”。一要加强学习,增强本领。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习惯于假话空话、应付了事,起因于“本领恐慌”、心头没底、脑中无料,只好照本宣科,或虚以逶迤,或“王顾左右而言他”。唯有加强学习、热爱学习,提升素质、增强本领,深入调研、莫准实情,临事才能直抒胸臆、点中要害,解决问题、得到认同;二要吸纳民智,以民为本;是否“务虚名”,一切当以“群众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同意不同意”为标准。为此就得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自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纳民言、汇聚民智,使决策充分体现民意、执行切实维护民利,将一切行动立足于为人民谋福利之上。三要狠抓廉政,身体力行。主要领导要坚持“一岗双责”,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带头勤政廉政。对权力常怀“敬畏心”,秉公用权;对群众常怀“公仆心”,清廉为民;对诱惑常怀“戒备心”,不为物欲、名利所累。同时,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不务虚名,从机制上看,要完善用人机制,形成良好导向。中央一向倡导“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然而,事实上一些干部老老实实干一辈子,也引不起注意,会干事的反而不如会“来事”的。为此,必须在形成良好用人导向上狠下功夫。“视野内的干部要看到,视野外的干部也要发现”。必须把眼光更多投向那些在艰苦环境和岗位上作出成绩的干部,大力选拔那些埋头苦干、不示声张、不务虚名、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口碑好的干部,努力形成说真话、干实事的老实人受尊重、受重用,图虚名、做虚功、逢迎讨好的干部受冷落、遭打击,得不尝失、名利双丢的良好氛围,让形式主义、图虚名者少“气场”、没市场、没好下场。
  如此,不讲条件讲付出,不务虚名讲实干,求真务实抓落实的氛围才能不断浓厚,不务虚名的领导干部才能越来越多。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