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者应常掂量“你是谁”
为官者应常掂量“你是谁”
刘上峰
刘上峰
安徽某地生活垃圾成堆,苍蝇乱飞。该县环保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出惊人:“这么小的事你也找我啊?” 无独有偶。日前,福建长乐环保局长陈桂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称“局长电话一般群众不能打”,引起网友热议。目前陈桂光已被停职。
少数官员的雷言雷语,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 但每次听闻后还是会给民众心理造成强烈的冲击。这些基层官员虽然官儿不大,但“架子”着实不小,这种“架子”好似一堵无形的高墙,拒群众于千里之外,疏远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背离了党的宗旨,其危害不可小视。
“架子”,是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表现。摆“架子”,是官本位思想、特权意识的真实流露,也是当前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的一种不良作风。为官者倘若“架子”越大,就越不会把群众放在眼里,越容易变得懒惰、骄横、浮躁。可以设想,平时连群众电话都不屑一接,把生活垃圾乱堆乱放视为“小事”,这样的官员能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吗?这样的干部能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吗?
“你是谁”,这是为官者尤须正视的问题。然而,在一些党员干部的潜意识里,早已把“你是谁”抛置九霄云外,有的人甚至还错误地认为“架子”越大就越有威信。党员干部的威信从哪里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仰以畏天,俯以畏民”,起心动念都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克己奉公,心地善良,为民谋利。党员干部有没有威信,不在于“架子”有多大,而在于群众对他们有没有真实感情,在于为人民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事实说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越拿自己当回事,盛气凌人,趾高气扬,对群众的利益漠不关心,老百姓越不买你的账,也就越反感你,远离你。
为官者放下“架子”,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不是自己“搏”来的。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道德良知所在。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明其所想,知其所为,干得对路,干出成效。现实中,群众心中没有“架子”的干部,就是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这在牛玉儒、郑培民、杨善洲等一大批党和人民的优秀干部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从另一个侧面也看出,他们的“架子”又是那样平易近人,永远蕴藏在广大群众的敬仰里。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作风是一面镜子,也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试金石。对党员干部而言,放下“架子”,不妨“把自己看低一点”,少些名利、多些清醒,少些官味、多些民气,少些放纵、多些自律,少些前呼后拥、多些轻车简从,少些颐指气使、多些自己动手。党员干部如果与群众打成一片,甘苦同享,就能倾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心声,赢得群众的尊重和拥护。
为官者应常掂量“你是谁”。党员干部唯有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放下“官架子”,做出好“样子”,亲民爱民,率先垂范,才能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以良好的作风干事创业,造福人民。
来源:《江西日报》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