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廉洁家访”需要问责支撑

 
“廉洁家访”需要问责支撑 


  据10月6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正在进行中,怎样防止活动变味?该省教育厅近日要求,教学比武须随机随堂,家访要遵循“六不准”。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比教学必须随机随堂,不能是一节集中各种优质资源和教师全部精力的优质课、示范课,而是要通过这项活动让常态课优质化。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主旨是很好的,能够在课堂之后进行教育的延伸,使学校与家长、孩子等形成更好的互动,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我们看到,该省在家访方面作出的要求,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微不至的关心。据报道,在家访上,湖北省要求老师们精心准备,制定个性化的家访方案。老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报喜、沟通等多种类别的家访,要鼓励学生成长,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途径和方法,切忌告状式家访——这样的家访值得期待。
  当然,最引起笔者注意的是,不仅是家访的对孩子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而是“廉洁性”。据了解,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各教师进行家访要遵循“六不准”的要求,即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谋取利益或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这一系列的“不准”似乎为“廉洁家访”打下了保票。
  不过,由这一系列的“不准”,笔者想到更多的行政部门类似的“不准”及“严禁”,这应该是行政部门见惯了的“不准”及“严禁”向教育领域的延伸——同样,如果在确保“不准”上拿不出真正的看得见的“保障措施”来,那么,可以说,这样的“不准”也会像许多的“不准”及“严禁”一样,沦为形式主义。更为可笑的是,到那时,“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初衷会“变质”,会让一项好的活动变成家长们的负担及家长们的怨言。
  教育的风清气正需要保障,师德亦需奖惩才更有理性。湖北教育厅规定教师家访不准收受钱物等,是为良好的规定。在良好的制度面前,固然需要教师们的师德支撑,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有问责举措的落实,有责任的追究——只有坚持对违规者的问责,保持问责的处理力度,才能够使“廉洁家访”成为可能,成为家长们欢迎的一项良好行动。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