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当官的要有“平民范儿”

 
当官的要有“平民范儿” 

  前不久,某局长“不小心”将10万元的现金落在了公交车上。至于这么大笔钱怎么会如此疏忽地被遗忘在车上,局长的解释是:“我从来不坐公交车”。为此引来了社会舆论的一片猜疑和责问。
  “我从来不坐公交车”。这句话“腕气十足”,如果出至一位富二代之口,也许并不会过火,因为毕竟人家有那个身家条件。但作为一名人民干部,他不是“贵族”,而是公仆,是公仆就必须得有“平民范儿”。而不坐公交车的干部就是丢失了“平民范儿”,就是迷失了自己的身份,迷失了自己的责任,迷失了自己的灵魂。
  难道局长就坐不得公交车?当干部了就该那么腕气十足?就该有车接车送的特权享受?党章国法中找不出有“证据”来支持。就算是在经济发达的在瑞典,就连首相除非是履行国务才允许使用公车外,平时上班要么乘公交要么开私家车。更何况是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局长,就更没有资格和脸面提这样的要求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说的就是当干部要有“平民范儿”。这是党长期以来的光荣传统,也是党的工作策略和制胜法宝。从朱总司令的挑粮扁担到周总理的补丁睡衣,从毛主席的粗茶淡饭到江主席的退休潜学,从温总理的农家年饭到胡总书记的下地耕锄,我们看到的都是领导人的“平民范儿”。
  而时下,在我们的一些中下层干部身上却很难看到“平民范儿”的痕迹,反而让群众眼看到的是老爷派头,耳听到的是雷人言语,心察到的是难以亲近。当干部的没有“平民范儿”,又怎么能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呢?又怎么能增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呢?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了,干部队伍扩大了,而给人的感觉却是党群、干群关系却出现了一些生疏和裂痕的原因所在。
  当干部有“平民范儿”不仅体现的是干部的为民情怀和官德修养,更关系到党执政基础和政府的形象。笔者认为,当干部要有“平民范儿”,就是要广大的干部在衣食住行上保持一个普通人的修为,展现普通老百姓的平凡生活;就是要在工作中多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拉近群老百姓之间的感情;就是要多说百姓话,多站在普通群众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办事情,把维护和发展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官的,少一些“腕儿”,多一些“平民范儿”,收获的不仅仅是民心和名声,也许更多还是生活的五彩缤纷和快乐幸福。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