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倡导“白话新风”意义深远

 
倡导“白话新风”意义深远 
 
饶文波

   每年的“两会”都有许多亮点爆出。今年的“两会”第一个亮点应该说是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大量使用了“大白话”,如“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等。此举被媒体誉为中国政坛的“白话新风”,意义深远。
   “大白话”,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明了,让人一听就明白。换句话说,“大白话”就是老百姓常说爱说的话。对官员来说,说“大白话”就是要说老百姓能听得懂听得明白的话。但是,越是容易的事反而越做不到,这就不存在会不会说“大白话”的问题,而是愿不愿说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官员不愿说“大白话”,而愿意说一些大话、空话、假话、套话?笔者以为,在这些官员看来,说“大白话”,一是缺乏威严感,容易“等同于”老百姓。二是不易“回旋”,一旦出口,板上钉钉,容易把自己置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三是很难达到自己的真实“目的”,即让群众不能明白意图、掌握动向。可说一些“官话”“套话”却大有“好处”:一是照本宣科,不用费脑筋,而且很“保险”,不会出问题。二是不会出口“伤”人,也就是说,说得再多也不会得罪人。三是在“官场”上,大家都一样,自己也不至于成为“异类”。以上几点,归根到底就是没有真正把老百姓当成“自家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你是你,我是我”。可见,这种风气,有百害而无一利。
   密切干群关系,是我们党始终强调的。近年来,从胡锦涛总书记的那句“大白话”:“不折腾”开始,到温总理今年在“两会”上用“大白话”作政府工作报告,无疑为新的历史时期解决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把宝贵的“钥匙”。朴实的文风,引导朴素的作风,使党员干部不脱离群众,赢得群众的“心”。由此可见,刮起“白话新风”,让那些习惯说“官话”的官员们失去“市场”和“土壤”是件大好事。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