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不要让涉官“最牛”演变成腐败的代名词

不要让涉官“最牛”演变成腐败的代名词 


  福建省龙岩市城建监察支队一科员江进祥从2003年10月29日由龙岩市人事局介绍到支队工作,九年没有在单位上过一天班,工资却照发,成为中国“最牛”的公务员。(2011年2月9日人民网)
  网络时代,牛人辈出。诸如“最牛历史老师、最牛维修工人、最牛房管局长、最牛见义勇为……等等网络名词层出不穷。当然牛人的诞生除了网络和媒体的“给力”之外还与牛人自身“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必须有超出一般人的能力和素质或者做出了常人难以办到的事情,让众生佩服、让凡人“仰止”这样才有资格被称之为“牛人”。
  君不见北京海淀区老师袁腾飞因为课讲得“牛”走上了央视《百家讲坛》的舞台;温州小伙郭小亮见义勇为抡车砸劫匪受到全市表彰成了众人学习的榜样;苏州物业维修工王成新三国外语对话老外受到网友的热捧……他们都是平民百姓,在自己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因此在被网友称为最“牛”时,“牛”字里所包含的对他们的认同与称赞也一目了然。
  然而,我们一看到涉官的“牛”人,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最牛县委书记张志国被免职了,最牛房管局长周久耕落马了,最牛科级单位湖南耒阳矿征办被查处了……直到刚刚最牛公务员领了九年工资却没上过一天班被揭露出来,再度触动了大众敏感的神经。这样的“牛”官有什么样的危害呢?大了!其一,影响恶劣。正如报道里写的“有的队员出工不出力,有的无故旷工,支队也无法处理,严重影响了龙岩市城建监察支队的队伍建”——这是肯定的。大家都有充分理由,领导也拿大家没办法,正所谓:己不正何以正人?其二,示范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榜样可以激发出大家无穷的力量,同样坏榜样的破坏力也绝对不可低估。谁没有仨亲俩厚的?都拉关系想窍门不上班就领钱,工作要谁来干?一个不干的会拖垮整个队伍这话绝不危言耸听。其三,背后的腐败。九年不是一个短时间,单位出九年的工资给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恐怕不会,那么其后台又是哪个?谁管发号施令?谁又睁只眼闭只眼假装不知?一刨的话会不会又牵扯出窝案?这背后的腐败还真不好说。
  为什么一到了涉官的最牛,“牛”似乎就变成了腐败的代名词了呢?是大众太敏感了眼里不容沙子还是某些官员们太自负了只顾了自己的利益?答案不言而喻。“牛”字出于基层也代表了基层大众赋予它的含义和对它最朴素的理解。歌里唱的好“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如果有一天,老百姓真正发自内心的把夸奖和口碑都化作一个“牛”字里送给我们的官员时,哪怕没有敲锣打鼓,哪怕没有绣上锦旗,也是对为官者最好的褒奖。
  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