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CPI泄密,腐败也很文雅

 
CPI泄密,腐败也很文雅  
 
杨 涛


  去年5月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多次被泄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10月24日获悉,目前,该案件已立案侦查6件6人,有两名副处级官员因此被判刑。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原副主任孙振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伍超明因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和6年(10月25日《新京报》)。
  据报道,孙振、伍超明等人泄露的宏观经济数据主要包括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国民生产总值(GDP)、全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九种。这些数据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数据,属于国家秘密,如果提前公布出去,很容易引发股市波动等市场不良反映,所以,他们因泄密而获刑可谓是罪有应得。不过,他们的行为掀开了腐败的新面纱,值得警惕。
  其一,“信息腐败”值得警惕。如今,腐败犯罪的新形式变化多端,手段层出不穷。以往,官员们往往通过直接为他人办事而收受贿赂;现在,官员掌握的信息也成为权钱交易的对象了。比如,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院长姜存积在该院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给别人透露一些内部信息,以此收受“报答费”;而广东省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更是透露内幕信息,通过其家族成员从事股票交易,获取大额利润。孙振、伍超明等人将“信息腐败”又推向了一个更高层次,他们不是透露某一单位的具体信息,而是国家的宏观数据信息,让一些证券从业者事先做好筹划牟取暴利,进而从中收受好处。
  其二,“清水衙门腐败”值得警惕。无论怎么说,国家统计局也算是一个“清水衙门”,因为他们并没有掌握分配资源的权力;而中国人民银行不算是“清水衙门”,但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算是个“清水部门”,因为其毕竟是一个搞理论研究的研究室而已。但是,孙振、伍超明在这“清水衙门”、“清水部门”里能创造性地出卖国家宏观信息来牟取私利,这充分说明,没有绝对的“清水衙门”、“清水部门”,只要有权力、资源与信息,就有腐败的可能,“清水衙门”、“清水部门”也该大力防范腐败。类似的,商务部条法司也算是个“清水部门”,可该司的原巡视员郭京毅硬是利用起草有关法规的便利,收受贿赂,搞起“立法腐败”来,谁说“清水衙门”、“清水部门”都是清官啊!
  其三,“文雅式腐败”值得警惕。孙振、伍超明等人泄露国家宏观信息,不是像一般官员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通过各种体面的形式来获取回报。有的通过和证券从业人员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证券机构从业人员指导其买卖股票牟取利益;还有的通过参加证券机构举办的一些活动,比如讲座、恳谈会等获取高额讲课费。这种“文雅式腐败”一方面给行受贿双方以遮羞布,让双方不觉得难堪;另一方面加大了司法机关查处的难度,所以,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找出相应对策。目前,这种“文雅式腐败”也开始有蔓延之势,低层次的“文雅式腐败”则是送文物、陪同官员打高尔夫球等;而高层次的“文雅式腐败”则是陪同观看文艺演出,帮助官员出书、请官员讲课等等。不过,“文雅式腐败”再文雅,但光鲜的外表逃不了腐败的里子,必须及时铲除。
  所以,希望有关部门不要拘泥于个案的查处,应当由此发现一些新类型腐败犯罪的规律,由点到面,加大打击力度,让腐败无处逃遁。(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