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专项治理违规收送“红包”绝非小题大做

 
专项治理违规收送“红包”绝非小题大做

 
  记者从海南省纪委获悉,我省从2009年开展的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截至11月20日,全省共有1079人次主动上缴收受礼金近1764万元,其中今年以来有126人次主动上缴871.8万元。(2011年11月27日《海南日报》)
  “红包”本是我国部分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习俗和民风,例如逢年过节长辈给晚辈封“红包”,结婚生子后封“红包”表示祝贺等,属于亲朋好友间正常的礼尚往来。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送“红包”的习俗在一些地方变了味,甚至成为官场的一种潜规则,许多领导干部堕落变质就是从“红包”开始的。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君不见,时下一些人为了个人目的,千方百计向领导干部赠送“红包”,不择手段地腐蚀拉拢干部。一些领导干部对“红包”的危害缺乏深刻认识,对送“红包”之人的不良用心缺乏应有的警惕,对送来的“红包”来者不拒,一步一步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红包之祸猛于虎。”这是原广西北流市市长李水明面对铁窗残月通过自己亲身感受进行反思而得出的结果。
  正因如此,报道称,海南省纪委、省监察厅从三个层面深化违规收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专项治理工作:一是针对查办农垦系统案件中暴露出的领导干部违规收送“红包”等问题,2009年11月开始在农垦系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二是针对查办东方市原市长谭灯耀、市委原副书记吴苗、原副市长邢俊强案件中暴露出的领导干部违规收钱送钱的突出问题,从去年2月初开始,在东方市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综合整治干部任用、土地征用和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三是结合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又于去年5月把整治违规收钱送钱问题的范围扩大到全省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通过三个层面的治理,全省共有1079人次主动上缴收受礼金1763.6万元。
  由此可见,海南省专项治理违规收送“红包”,恰到好处的保护了一批领导干部。试想,假如没有这次专项治理,这1079名领导干部还会“心安理得”收着“红包”,还会守着“炸弹”睡着安稳觉,还会“来者不拒”乐此不疲,最终不仅害了自己,害了家人,也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为铁的事实早已证明,红包并不“红”,它的实质就是毁灭前途的“大炸弹”。当你放松警惕开始收受红包时,你也就开始走向了堕落,开始将一颗“大炸弹”放在了自己身边,水淹不毁,火烧不灭,爆炸声迟早都会响起。
  所以,“红包”是“高压线”,千万碰不得;“红包”是“地雷”,千万踩不得;“红包”是“毒酒”,千万喝不得;“红包”是“美女蛇”,千万亲近不得。如果我们某些领导干部仍沉醉于“红包”之中,不能自拔,或者说仍守着这颗“大炸弹”不能自醒,昏昏然,欺人也自欺。那么,无疑是在给自己的脖子缠上绞绳,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从这个层次上说,海南省专项治理违规收送“红包”的做法很有推行的必要。但愿各地都能把这种“专项治理”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构建起预防和治理领导干部收送“红包”的长效机制,让“红包”现象不再有生存空间,让领导干部远离“红包”,远离腐败。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