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官员合法化谋财背后的非法性
警惕官员合法化谋财背后的非法性
国家药监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敬礼涉嫌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指使他人诬陷上司,违法销售所著书籍,近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出庭受审。据指控,张敬礼受贿额为118万余元,而其非法经营额高达2300万余元,原因是其非法出售自己编著的书籍《寿世补元》4.3万余套。指控称,张敬礼利用职务之便,先后为北京朗天投资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提供帮助后,向3家公司索要1400套名为《寿世补元》的书籍。而这部内容涉及延年益寿、治疗各种疾病奇方的书籍《寿世补元》,正是由张敬礼本人编著,其定价高达368元。此类行为成为了张敬礼谋财的捷径,而一些药企为了巴结这位副局长进行“曲线行贿”,不惜出高价购买局长的“大作”。
卖书卖出了2000多万元的总额,实在也算得上是一件奇闻了。仅仅从数字上来看,此书足以媲美国内一些一线畅销书作家韩寒、郭敬明的成绩了。可是,直到案发,公众又有几人知晓此公?笔者没有看过《寿世补元》,但类似的标价畸高的名人书倒是见过不少,定价虽高,却无任何兴趣购买和阅读。许多书不过是展示作者自己略懂文化罢了,回头研读,必然发现是浪费时间,瞬间即可扫入垃圾堆。不过,通过写书来谋利,确属贪腐新招也,这种行为很容易给人表面合法的假象。对于智力成果的定价往往是难以规定的,在国家反腐力量不断加强的今天,类似披上合法化外衣的贪腐行为日新月异。张副局长是卖书挣钱,以前还有胡长清卖字挣钱,到如今更普遍的是顾问费、炒股所得,等等。反正官员要想挣点银子,理由多得很,路径也多得很。
合法化谋财,看起来都挺合法的。像卖书挣钱这样的,实在是较为低级的把戏,说实话,100多万元的利润额,比起贪腐大鳄来,恐怕连零头也及不上。如若张敬礼不是想当“一把手”过于迫切,以至于干出了诬告领导的把戏,多半也不会被抓。天天去中纪委告领导,一查你,你屁股也不干净,还能不出问题吗?或许,在张敬礼眼里,通过卖书获取版权是合法的,但这种表面合法背后,是其官员身份在作祟。如果你不是药监局副局长,有几个药贩子会买你的账?就是论官场潜规则,你通过举报把领导拉下马,一般而言也不会让你取而代之,多半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小子想挣钱和想升官都快疯掉了,多半是脑袋不清惹的祸。
合法化谋财的方式还有更高明的。比如子女、亲属等经商,自己啥也不用干,各种优势资源都会聚集过去,钱还不好挣吗?说实话,只要拥有权力,尤其是拥有不受有效监督的实权,官员落入贪腐的泥淖是很容易的,只不过有的被发现,有的没被发现而已。卖书谋财的低级把戏,固然要查处,更多的隐蔽性谋财方式更应关注。对于贪腐行为的合法化外衣,该揭的要及早揭掉,以免腐败坐大,形成风潮,再来惩治,许多损失恐怕再难追回了。 (来源:人民网─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