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警示教育区”如何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廉政警示教育区”如何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杨维立
杨维立
珠海市将在前山建占地4000平方米的廉政点,该项目目前已通过市发改局立项。据悉,该廉政点包括市纪委“双规点”、涉外及港澳职务犯罪案件联络点和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区等。市纪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珠海也有相应的联络点、教育区,但都是比较分散的。比如警示教育区的分布就比较零星,主要靠借用党校展板的形式等,现在该廉政点的建设将弥补这一空白,是比较大规模和综合性的廉政教育点。”(12月18日《珠江晚报》)
随着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如何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防患于未然,已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实现“三清”目标,必须预防、教育和惩治三管齐下,缺一不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帮助党员干部强化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环节。警示教育基地是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地的实践证明,发挥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的作用,可以教育党员干部,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廉政文化,净化社会空气。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建设是一项不可多得的治本工程、民心工程、和谐工程。但在发展过程中,警示教育基地也存在着“叫好不叫座”,关注度、参与率较低;教育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小而全”重复建设等问题。
尽管名称不同,但珠海市筹建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区,实际上也就是打造警示教育基地,着力为党员干部感悟廉政风气、学习廉政模范提供实用平台。此举传递着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未雨绸缪,健全预防腐败机制的积极“信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值得肯定和期待。接下来,该警示教育区如何才能兴利除弊,提高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成为为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的有效载体?结合各地实际来看,窃以为,当从以三个方面着力,方能使警示教育区“叫好”又“叫座”,发挥最大效益,取得理想效果。
其一、规划先行,统筹安排,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水平。首先要未雨绸缪,努力提高廉政警示教育区规划的前赡性,确保让规划走在建设之前,实现科学规划、民主规划。比如,在建设全市性的“比较大规模和综合性的廉政教育点”的同时,也不妨适当根据实际,合理分工,保留少量区级、小型廉政警示教育区,从事工程建设、农业、金融等不同领域的专项警示教育。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设立“警示教育分区”的形式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进而,发挥大型综合性廉政警示教育区的龙头作用,通过建立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机制,“串联”资源,实现“无缝对接”,切实做到分工不分家,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使廉政警示教育区布局合理,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变“独脚戏”为齐“大合唱”,带动基层警示教育特色化建设,努力实现警示教育效果最大化。
其二、不断丰富警示教育内容,着力提高教育区的吸引力。廉政警示教育区开展警示教育既坚持“坐等上门”,又要适当“主动出击”。廉政警示教育区还可以利用既有人才和信息资源优势,组成廉政教育“轻骑兵”,到各单位巡回开展警示教育。这方面,香港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香港,政府对公民的反贪教育非常重视,廉政公署的社区关系处主要负责教育市民认识贪污的祸害,争取市民积极支持反贪污的工作。而且,廉署的八个分区办事处,长期与不同阶层的市民面对面地接触,传播肃贪倡廉的信息。廉政公署还拍摄了很多宣传片,告诉市民拒绝贪污受贿,在学校里也教育孩子长大后不能贪污受贿,做人要廉洁,慢慢在香港造就了一种反贪污的风气(据《重庆晚报》2007年6月30日)。香港的经验启示我们: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区建设,最重要的是使警示教育内容丰富起来、形式新颖起来,为公众喜闻乐见。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将廉洁基因植入人们的心灵之中。
其三、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提高教育区管理水平。常言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廉政警示教育区建设要想取得理想效果,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形成一整套考核、奖惩机制,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促进警示教育不断创新,深入长效开展;再次,加强内部管理。制订警示教育的总体计划和运作流程,分批次组织辖区内党员干部到廉政警示教育区参观学习。另一方面,根据接待能力,确定参加活动的人数、安排时间。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强化措施。严明工作纪律、参观纪律、安全纪律,确保警示教育规范、严格、有序。此外,人才队伍建设是廉政警示教育区建设中的一项根本性、战略性工作。我们希望在党委领导下,承办廉政警示教育区的纪检、检察机关把那些专业性强,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精兵强将挑选到区工作队伍中,从事廉政教育工作……总之,廉政警示教育区建设使命光荣、任重道远,需要各地纪检监察、检察等有关机关部门为之付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