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拍照就动怒 城管有何难言之隐?
见拍照就动怒 城管有何难言之隐?
朱永华
朱永华
前两天,郑州市民赵先生想拍张城管铲雪的照片,发到网上夸夸他们。没想到,人家非但不领情,还怒斥他一顿并抢走了他的手机,最后报了警才将手机要回来。济源城管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说:“城管人员在执法中怕被拍照,主要是怕被传到网上。”(1月16日《大河报》)
城管一见到有人拍照,不分青红皂白就大动肝火,“怕被传到网上”,这样的“怕”不是没有道理。这几年,在政府的行政执法队伍中,要说形象“差”的,城管排名肯定靠前,因负面新闻频出,几乎就是城市街头“暴力执法”的代名词。只要一提起城管,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踢筐掀摊子”,对小商小贩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
记得有段时间,某地城管暴力执法,遭到公众舆论痛批。有一位城管委屈地在网上发帖,记录自己当城管遇到的辛酸事——他曾经因阻止老婆婆巷道摆摊,被老婆婆抓破脖子;因阻止一名40多岁的男子摆摊,被该男子骂冷血,还被报复;也因对小贩手下留情而被上级处罚。这名城管表示,自己工作压力很大,渴望得到市民和小贩的理解。岂料,帖子发出之后,非但没有引来网友对于城管的“同情”,反而遭到了大量的冷嘲热讽。
其实,在弱势对弱势的对决中,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强者,说实话,就执法队伍面对的执法对象来说,城管的执法对象是社会最弱势群体,但毋庸置疑,城管执法队伍也是所有执法部门最“弱势”的执法队伍——拘留抓人没权,罚款没收商品又纠纷不断,强制执法更是遭来一片非议,不管不问上级责怪饭碗难保,严管重罚小商小贩难以承受,惹出了大麻烦,影响了稳定对上更是交不了差。
处在这种环境下,城管和小商贩就像一对拆不开理不清的活冤家。真埋下心来细想,有时很难讲谁对谁错,但公众对城管的印象往往是可忍孰不可忍。说到底,一方是穿制服戴大盖帽,一方是衣衫褴褛的草帽族;城管说自己经常遭遇暴力,小商小贩所遇到的粗暴执法又何尝不是家常便饭,双方都吞咽了不少委屈。
这几年,为改善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各地城管的确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温情执法”,“美女执法”“注目礼执法”等,也是“怪招”频出。但鉴于城管执法的特殊性,再加上本身法律地位的模糊,人们对城管的看法并没有实际意义的转变。公众的“误解”或缺乏理解,也让很多城管部门很有“自知之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论好事坏事都不想传出去招惹是非。城管抢夺拍照者的手机,确实有明显的不妥之处,但城管所处的尴尬环境,也是现实。
事实上,这几年城管的执法文明程度确实也有了明显改善,执法中的某些冲突,也并非完全是城管的错,更何况现代的城市管理也不可能缺少城管。
因此,笔者认为,除了城管自身要加强素质培养,提高文明执法水平,树立自信之外,市民、网友也应当抛去“成见”,就事论事,不能以某些个案来以偏概全。对小商小贩的弱势应当给予同情、包容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对待城管依法执法和对随意摆摊设点的合法管理,也应当给予理解和支持。总之,城管要用良好的执法形象与自信经得起“围观”,而“围观者”更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落井下石”。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